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記者李洺賢、周品瑜/台中市報導】
台中新社森沐農場的負責人劉啟葦,因為碰上氣候變遷的因素而屢屢發生極端氣溫的情況,使得原先擁有天然適合種植香菇的新社地區,在日夜溫差皆提升的情況之下,與過往的氣候環境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導致香菇無法在適當的氣溫與濕度下生長,因而有欠收的情況產生。為了因應大環境的改變,以及遇上農業試驗所的呂昀陞博士以溫室實驗種植香菇,使劉啟葦獲得啟發且實際用在種植過程中,有效的控制香菇生長環境溫度與濕度。而後,劉啟葦也結合過往工作經驗,採用倉儲管理模式將香菇架高,增加空間使用率。在兩種創新方法的雙管齊下,也讓香菇的生長環境更加穩定與成長。


↑劉啟葦拿著在溫室內已出香菇的太空包。攝影/周品瑜

身為農二代的劉啟葦,自幼看著長輩辛苦的務農生活,並未想要繼續接手父親的香菇事業,因此在求學過程中,選擇的科系都與農業無關。曾經就讀文化大學財務金融系,因無心課業而被退學後,決定重考自己喜歡的歷史科系,而後考進中興大學進修部歷史系就讀。畢業之後從事電腦銷售業務以及倉儲管理。後來,因為家中的一些意外,使他返鄉幫助家裡的菇舍,最後因為身為長子的使命,也意識到需要有人接手家中菇舍,因而放下原先的工作,返鄉承接菇舍,從此踏上農業之路。


接觸水簾溫室的契機

 

不想與父親的種菇觀念有衝突,以及想壯大家中農業的經營,劉啟葦先是種植木耳,並且在2017年榮獲第四屆百大青農,後續因而接受到台中農試所的輔導以及教學課程,在課程當中看到具有植物病理背景以及香菇栽培與育種專長的呂昀陞博士,製作了一個小的水電室溫室系統種植香菇,效果十分不錯。因此,在呂博士的鼓勵之下,劉啟葦起初投入大約40萬的資金,打造一個大概70坪的小溫室,種植木耳以及香菇。藉由溫室的幫助之下,成效與預估的目標差不多,有著穩定的香菇出菇量。因此,劉啟葦才下定決心,申請農委會(今農業部前身)的溫室示範型計畫。

劉啟葦表示,在計畫中,自己想做的是菇類栽培的一項創新與革命,因此,除了種植環境要與傳統的菇寮只有遮蔽功能和簡易加濕設備不同之外,種植方法也想以創新的立體化層架式模式進行,而非傳統為了溫度低、濕度好控制而貼近地面,將太空包擺在地上的平面式栽培。太空包就像是培養皿,將木屑、米糠、麥麩、碳酸鈣放入特製的塑膠袋中,經過高溫滅菌與菌絲培養與接菌後,即可進到菇舍栽培。於是,劉啟葦回想起自幼至今看著家中種植香菇的經驗,思考著為什麼香菇只能種在地上呢?藉由這個突發奇想,讓他結合到之前倉儲管理的經驗,是不是可以將香菇也架高起來,如同貨物管理一樣,將空間最大化,也讓香菇種植立體化。

所以,透過與農試所的合作以及立體化栽培的方法,在2021年開始興建水簾溫室來種植香菇,歷經兩年半的時間,興建完成溫室,同時森沐農場也成為香菇強固型水簾溫室的示範基地。


↑森沐農場的招牌與農委會主委簽名看板。攝影/周品瑜


水簾溫室的創新使用

 

由於香菇喜歡高濕的生長環境, 香菇菌絲的生長最適溫度在22-28度之間,出菇的最適溫度需要在15-22度之間,且相對濕度要在80-90%之間,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香菇的出菇率會較佳。而傳統的菇舍會因為是開放式環境,無法控制環境溫度與濕度,再加上近年來的氣候變遷影響,導致在夏秋之際需要養菌的時期,氣溫會飆升達到30度以上高溫,而冬季常有下探10度以下低溫的情況,所以透過水簾溫室,可以達到控溫控濕的效果。

在水簾溫室中,藉由農膜覆蓋整個溫室,如同保鮮膜一樣包覆整個栽培室,可以避免如傳統型菇舍開放式的環境。若是在冬天寒流來臨之際,可以達到保溫的效果,不受低溫影響;若是到了夏天高溫炎熱,香菇需要濕度高且涼爽的環境生長,此時就可以透過溫室內的水簾設備與風扇,啟動出水功能,再搭配風扇,使整間溫室內充滿涼意,維持香菇適當的生長環境。

溫室中的水簾設備是利用冷熱交換的原理,在進風口安裝由瓦楞板製成的菱形蜂巢式材料,並且使水流由上往下流動;而在溫室的另一端安裝風扇,透過風扇的轉動產生負壓力,讓外界的空氣可以透過水牆進到溫室內。當溫室外界的空氣是高溫低濕的情況時,外界空氣透過水牆,藉由水氣吸收從液體轉為氣體的相對所需熱量,讓溫室內部空氣成為低溫高濕的環境。因此,可以四季控制氣溫,全年生產。


層架式立體化 將空間最大利用

 

除了以溫室的方式培育香菇之外,溫室內更採用了層架式立體化培育的模式。在台灣,傳統菇舍種植香菇的方法,是將原先一籃一籃排滿太空包的長方形塑膠籃擺在地上,因為將太空包擺放在地上可以更貼近地面,地面溫度較低,濕度也比較好掌控。不過在已經使用水簾溫室控制栽培室的溫度與濕度的基礎上,不必再煩惱氣溫的改變而影響香菇生長,因此,就不一定要將香菇擺放在地面上才能擁有較好的生長環境,即使將一籃一籃的太空包擺放在層架上架高也無妨,因為在整個栽培室的環境中,整體環境已經可以控溫、控濕。

又該如何在溫室內完成層架式立體化種植呢?劉啟葦借鑒倉儲管理模式,丈量符合溫室內的尺寸,請廠商製作屬於養菌室與栽培室內尺寸的層架,讓一個層架中有三層空間可以置放太空包,大幅提升香菇單位面積的生產量。再搭配上養菌區與栽培區的劃分與分流,讓空間的利用率提升,以目前農場來說,農場內的單位面積已經是傳統菇寮的1.7倍以上。

透過環控栽培再加上層架式生產,使得種植土地利用率更高,空間利用程度更大。不但能讓香菇的產量穩定且上升,在視覺感受上,水簾溫室中的環境也相較於傳統菇舍明亮整齊,再者,也更容易控制香菇品質。


 期待工序順暢 供應鏈完整配合

 

劉啟葦的願景不單單只是想把溫室蓋好就結束,溫室的興建僅僅是他的第一步,第二步還希望可以藉由更多的機具的配合與輔助,例如堆高機以及龍門架,藉由堆高機移動層架,以及龍門架垂直運輸上下架香菇太空包,達成香菇太空包自動化上下架,像是工廠式流水線的模式來完成自動化,不必通通倚靠人力就能夠管理菇類,而是藉由人力操控機具進行管控,減輕人力負擔的同時,也能增加空間使用率,讓更多的太空包可以進到溫室內,將使用空間達到百分之百。

後續還希望可以進行「冷鏈計畫」,冷鏈是一種嚴格控制溫度的供應鏈,從生產到銷售的過程中,都需要維持在低溫的狀態下,確保產品不會受到環境影響而有變質等情形產生。因為香菇產品從生產一直到消費者真正購買的這段時間的壽命,倚靠的是前端的冷鏈。若是有採用冷鏈的話,香菇從生產到被購買前的壽命至少能超過50%。若是在第二階段的空間使用率上升,產量能穩定增加,冷鏈對於劉啟葦來說,便是未來需要發展的空間。

劉啟葦表示,希望自己構想的階段可以一步一步的完善,先是增加空間使用率,再來是冷鏈技術的使用,未來還期盼能夠自己製作太空包,不須倚靠額外的製包廠,整體的供應鏈才能配合農場的步伐,香菇種植的工序也能更加順暢。


↑劉啓葦種植香菇的流程圖。製圖/周品瑜。攝影/李洺賢、周品瑜


採訪側記:

劉老闆的談吐很有邏輯,講話也不怕生,侃侃而談。在採訪的過程中清楚的知道我們想詢問的內容,採訪的過程中很順利。老闆也很熱心地介紹他的溫室設備,也很好客的讓我們摘摘看香菇,甚至直接將現摘的香菇煎給我們品嚐,能感受到他的熱情以及自己對於農場的願景與嚮往藍圖。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CC BY-NC-SA 3.0 TW)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