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大滅絕」千種糧食將消失,學者籲「吃得越多、保育越好」

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人們關心野生動物的生存,但少有人注意到,至少有1000種糧食作物已經瀕臨滅絕。根據研究組織「生物多樣性國際」(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的最新報告,全球野生動植物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正嚴重威脅世界糧食供應。

「要說有什麼物種是絕對不能滅絕的,那就是餵飽地球70億人口的物種  。」生物多樣性國際秘書長杜威勒(Ann Tutwiler)表示。


市集上販售多樣的蔬果雜糧。圖片來源:Bioversity International/N.Capozio(CC BY-NC-ND 2.0)

杜威勒在衛報的一篇文章中說:「農業生物多樣性資源有助解決或減輕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幫助我們改善全球人口的營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適應氣候變遷,但是它正逐漸流失。」

「構成我們糧食供應基礎的絕大部分物種處境與野生動物一樣危險,但幾乎沒有受到重視。」


高風險! 12種作物、五種動物占了全球3/4糧食

 

今日全球糧食有3/4來自僅僅12種作物和五種動物,這使得糧食供給很容易受到疾病、蟲害影響。病蟲害可以侵襲大面積的單一作物,歷史上就曾因愛爾蘭馬鈴薯欠收導致100萬人餓死。全球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依賴少數作物品種也表示氣候變遷會產生產量減少的危機。 

地球上有成千上萬的野生或鮮少栽培的物種,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營養食品,對抗疾病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但野外的破壞、污染和獵殺活動已經大規模滅絕地球上的物種。

迄今為止人們關心的重點是野生動物,其中一半已經在過去40年間消失,但生物多樣性國際26日發表的最新報告顯示,人類的糧食供應也面臨同樣的壓力,至少有1000種作物物種已經瀕臨滅絕。

杜威勒說,拯救農業生物多樣性是解決營養不良問題——包括吃太多和太少——的關鍵,而營養不良正是人類死亡和殘疾的頭號原因。「我們並沒有成功解決肥胖和營養不良問題。...不良的飲食習慣跟商品種類太少、消費不夠多樣化有絕對的關係。」


鮮為人知的糧食作物 可能就是「超級食物」

 

報告闡述了政府和企業能夠如何保護、推廣和運用各種過去鮮為人知的糧食作物。像是來自越南的木鱉果(gac),以及橘色的「Asupina」香蕉,具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可以解決數百萬人的維生素缺乏症。

藜麥已經在一些富裕國家流行起來,但原產地南美洲有成千上萬種品種,只有少數被種植。


不同種類的香蕉。圖片來源:Bioversity International/N.Capozio(CC BY-NC-ND 2.0)

報告闡述秘魯的農民如何在外界支持之下種植出適應力強、營養價值高的品種,保護當地人免受未來疾病或極端天氣的侵害。

主流作物也可從多樣性中受益。2017年稍早,衣索比亞研究人員發現兩個品種的杜蘭小麥在乾旱環境下也能獲得高產量。魚類多樣性亦然,孟加拉當地一魚種最近被發現具有高營養價值。

「發展糧食生物多樣性可以發現許多超級食物,更重要的是這些食物也容易取得,並適應當地農業條件。」杜威勒說。


「吃得越多 保育得越好」 英超市加入糧食保衛戰

 

生物多樣性國際與企業和政府合作,增加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投資。其合作夥伴之一,英國知名連鎖超市聖伯利(Sainsbury's)的農業主管哈特(Beth Hart)說:「世界正在變化——全球暖化、極端天氣和價格波動使農民難以生產客戶喜歡的食物,因此我們與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和農民合作,增加健康效益和產品生物多樣性,並確保永續供應。」

聯合國糧農業組織義大利常駐代表薩柯(Pierfrancesco Sacco)表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義大利的肥胖程度是全世界第三低,僅次於日本和韓國。這三個國家長期以來都有地方糧食生物多樣性高、食品供應鏈短和歡迎地方品種和菜餚的健康飲食習慣,這會是巧合嗎?」

薩柯說,尋找和培養更豐富多元的糧食是保育農業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與保育大熊貓或犀牛不同,農業生物多樣性是你吃得越多,保育得越好。」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參考資料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 傳遞善意,深表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