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拉到生活品質 牧牧沙拉一手包辦

【記者傅筱珺、林芳志/台北市報導】
店長蔡清淵收購許多小農的醜蔬果,也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協會合作,善用格外品與全食的概念,並按照節氣調整出多彩的沙拉,給予顧客每日十蔬果的健康管理。詢問顧客飲食習慣時,再聊聊當日心情,替顧客客製化一份沙拉,照顧顧客的身心健康,且提升生活品質,便是牧牧沙拉的人情味。


老闆蔡清淵。攝影/林芳志


沙拉是一種生活品質

 

曾就讀食品營養系的蔡清淵表示,當初會創立牧牧沙拉是由於自己對飲食相當挑剔,在選擇外食時,找不太到能滿足自己對食物的要求的店家,因此決定親自開店。他希望在一餐中能吃到多種類的食材,也希望能品嘗到食物最原本的滋味。

牧牧沙拉創立後,蔡清淵將一些生活哲學應用於店內經營,許多理念都與永續相關。由於自己喜歡多變化的餐點,因此沙拉的菜色與配料每一天都不同,且每一盤都超過十種蔬果,更因為在乎身體的型態,而注重食材的均衡搭配,每一盤中皆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蔬菜、水果、油脂等等。


店內客製化的沙拉餐點。攝影/林芳志


餐點客製化 打造顧客惜食理念

 

蔡清淵說,起初創立牧牧沙拉時,就一直秉持著一個信念:希望能把珍惜食物的概念交給消費者,因此規劃做一些惜食運動,像是顧客將盤內的食物吃完並拍照打卡,就會贈送一些特別的小禮物。後來又在網路上搜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發現主婦聯盟也正在號招有相同理念的惜食餐廳,因此搭上線,更開始使用格外品以及全食概念,即為使用醜蔬果,更將所使用的食材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方式運用在餐點中。

店內推廣惜食概念,首先運用「客製化」,按照食量大小、飲食喜好、機能性、心情,這四大指標來製作客人的餐點,讓不論是喜歡吃素的、大魚大肉,抑或想要增肌或是減脂,上班太累造成的病痛,甚至是失戀都可以有最佳客製化,比如說,在沙拉中多放一些顧客喜愛的食材,抑或讓沙拉的擺盤更繽紛,讓顧客在用餐過後能夠容光煥發。而店內絕大多數使用在地小農的農作與格外品製作餐點。主廚會運用創意開發新素材,如格外品製作成美味的醜蔬菜湯、或使用南瓜子磨成粉當作調味料,若有剩餘新鮮食材除供作員工餐外也會分送予客人,將每一種蔬果都用到全食的概念。

員工錢錢也表示,顧客會主動告知不吃的食物,但是很多時候對於自己的食量太高估,以至於會有廚餘的產生,而餐廳餐點有分尺寸又會告知客人份量大小,並且會詢問客人是否有不敢吃或是會導致過敏的食物,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不會造成過多的食物浪費。


堅持理想 更堅持給消費者安全食材

 

論及困難,蔡清淵表示,由於自己的個性很龜毛,因此處理食材會很講究清洗流程,有些農產品會有很多無法注意到的地方,處理過程中,看似簡單其實裡面很多環節都要很仔細。像是花椰菜都無論如何種植都會有菜蟲牽絲在裡頭,相當難清洗,需要剝開來再三檢查,即使有一道煮熟的程序,仍會有殘存的蟲類淺藏。

蔡清淵認為,經營一間惜食餐廳,難是難在一路堅持下來。他表示,當有夢想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去實踐它。而夢想家還要多一個特質,便是要一直維持夢想,所以要一直維持中心思想和跟創意。夢想是不能打折的,除了動力要足夠,若遇到瓶頸,就要即刻找解決方法,要能馬上復活。


持續創新 推廣惜食

 

蔡清淵相當喜愛和顧客互動,若看見顧客沒有將盤內食物完食,便會前去和客人說明本店為惜食餐廳,請不要浪費食物。而有些人本來是不吃青菜也不吃沙拉,卻在嘗試過後愛上成為主顧。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常客是一位正就讀國中的小男生,每次上門,蔡清淵都會替他量身打造均衡飲食餐點,讓他能夠健康成長,也讓他從此對沙拉改觀,更不再討厭吃蔬果。

牧牧沙拉的顧客楊淑芳表示,牧牧沙拉讓她覺得很清新,食物也令她感覺很有生命力,由於每種食材都是現切、現做的,老闆讓當季的食材融入飲食當中,到處去搜集小農的作物,最驚奇的是每次來都不會吃到重複的東西。

未來,品牌成熟後,蔡清發希望養生不要再被認為是某一種階級的人才能享受的,平時的飲食也可以把它做的很輕鬆、很時尚、很健康。而Logo上的三個三角形與三個圓形就代表營養、美味、環保的觀念,他希望能把這樣的理念擴散出去,日後會再增加新的店點,替更多人的健康把關,更持續推廣惜食理念。


牧牧沙拉的招牌以及外觀。攝影/林芳志


採訪側記

因為現代社會大眾時常有「吃沙拉就能瘦身」的迷思,蔡清淵表示,吃沙拉無法減肥,因為醬料的熱量很高,也有許多人因太多餐吃沙拉而營養缺乏。許多人以為沙拉就是很多水果加上蔬菜和醬料,但其實不只是這樣。而吃越少越容易胖是由於身體處於營養匱乏的狀態,因此身體會有一個警訊,便開始囤積脂肪。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 傳遞善意,深表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