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愛台灣 創「一口茶」飄香全世界

【記者 張璦、 陳葳倫/新北市報導】
美國人金安迪二十年前為了學中文,加上對中醫及禪道有興趣而來到台灣。金安迪接觸茶文化後,對台灣手工烏龍茶一喝鍾情,走訪家庭式茶園時,發現使用自然農法的小農不知該如何賣出量少的手工茶,便於二O一三年成立Eco-Cha外銷台灣茶,致力保存茶文化並讓世界認識台灣獨有的烏龍茶香。


比台灣人還懂台灣茶 金安迪拜師學茶道

 


金安迪在三峽茶園看著兩百五十年歷史的老茶樹。 攝影/陳葳倫

留著一頭短捲髮,說著一口流利中文,金安迪一九八九年從美國來台,暫住於台中並從事英文補教,接觸茶文化後便深陷其中。「他們種的是碧螺春和東方美人,但他們那個東方美人不是很傳統的做法,沒有小綠葉蟬去咬茶葉,就沒有果香味。」金安迪在往三峽拜訪茶農的路上,解釋台灣各式茶種。台灣人愛喝茶,卻很少人能說自己比金安迪更懂茶,更講究茶的農法和這千年傳統文化。

金安迪回憶起初嚐台灣茶,是因台灣學生送了他一罐茶葉,甚至邀請他到家中作客喝茶,這一喝便讓金安迪萌生了對茶文化的興趣。後在朋友介紹下,金安迪在南投縣鹿谷鄉農會,遇見了推廣股長、鹿谷茶鄉文化推手林獻堂,金安迪時常騎著機車到鹿谷找林獻堂拜師學茶藝,從台中、南投來回數十載,金安迪對「茶道」越發熟稔,也愛上台灣獨有的手工茶香。


對台灣茶的思念 讓他長居寶島 鑽研茶藝

 

金安迪在一九九二年回到洛杉磯,卻發現想喝一口「台灣茶」比登天還難,當地中國城賣的茶不僅半斤就要近一百美元,味道也不道地。金安迪難以忘懷台灣烏龍茶的醇厚風味,於是他在一九九七年成立了Black dragon tea賣茶網站,將台灣烏龍茶引進美國,也開起了Eco-Cha的先河。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金安迪在二OO五年回台。初期以教英文維生,並持續鑽研茶的故事,從鍾愛變成志業,金安迪在二O一O年結束Black dragon tea,決定以台灣為根據地,創業推廣台灣特色茶,融入永續經營理念,甚至到靜宜大學修管理學程,到處與中部茶農交流,長居南投學習製茶技術,成為當地人口中的「Tea Andy」。


愛台灣 金安迪創Eco-Cha賣台灣手工茶

 

金安迪在拜訪茶農期間發現,小農不知道該如何賣出量小質好的茶葉,加上越來越多西方人衷於東方的茶品,於是金安迪在二O一三年與到亞洲教英文的尼克(Nick Fothergill)成立網路品牌「Eco-Cha一口茶」,外銷台灣生產的南投鹿谷有機烏龍茶葉到歐美亞澳各地,網站上有完整的茶葉圖片和對台灣茶的詳細英文介紹,字裡行間透露的不僅是台灣小農種茶的故事,更是金安迪對茶文化的濃烈情感。


Eco-Cha與市售批發茶差異。 製圖/張璦

「Eco就是生態(Ecology),Cha就是茶的中文發音。」為了驗證合作的茶農是否著實以永續、維護生態的農法栽種,金安迪留在台灣賣茶,從採摘到鞣製親自把關,確保該茶園是以友善環境的方式栽種,即使產量不多,卻更能將台灣獨有的手工揉茶技術融入其中。

金安迪解釋著Eco-Cha品牌名稱的由來,儘管Eco-Cha合作的茶園年產總量僅有五百至一千斤,且產量因節氣不同,氣候變化而異,無法與高山茶批發商相比,Eco-Cha仍堅持與小面積自然栽種、兼顧永續環境與傳統文化的茶園合作。


不只賣茶 更是行銷茶文化

 

Eco-Cha即將邁入營運的第六年,目前已有約十家固定合作的茶農,除剛開始販售的烏龍茶,近年也加入紅茶,綠茶等品項。金安迪說,能合作的茶農越多越好,我們就是要推廣這個文化。


茶農馬頓與金安迪解說他的茶園背景。 攝影/陳葳倫

採訪當天,金安迪和長年與他走訪各家茶園的澳洲友人羅尼來到三峽山區,拜訪一間擁有兩百五十年歷史的茶園,茶農馬頓於十年前買下這塊自清朝統治時期開始種茶的牛角亢天然茶階,馬頓帶著安迪走在竹林與茶樹相間的陡峭步道,馬頓一邊介紹茶樹品種及淵源,一邊解釋:「我這個茶葉連採收都自己來,因為不愛茶的人去採茶會破壞到這個茶葉。」馬頓守著這個歷史悠久的茶園,堅持永續農法種植,他說:「前人種樹,我們現在才有這個茶葉!」

羅尼說:「這個是安迪的熱情所在,對他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工作。」Eco-Cha的經營理念是將台灣手工茶「推銷」到國外,支持小農,鼓勵其將茶文化永續留存。金安迪運用他對茶葉的深厚知識及外語能力,建構一個能讓外國人正確了解台灣茶的窗口,金安迪表示,之所以不對台內銷,是因為台灣太多人賣茶了,市場太過競爭,與自己的願景相違。Eco-Cha不追求廣大市場和高產量,只希望能讓世界看見台灣獨特的茶文化。


二十年淬鍊Eco-Cha 好口碑讓台灣茶在世界飄香

 


Eco-Cha支持台灣家庭式茶園,收購友善環境農法栽種的手工茶葉。 照片提供/Eco-Cha


金安迪提到,手工茶產量雖然小,銷量沒有比一般茶批發商多,但是Eco-Cha顧客回購率很高。Eco-Cha僅以網路經營,金安迪說:「行銷是我們最弱的地方,未來要去改善。」由於團隊中沒有成員研究數位行銷,Eco-Cha賣茶靠的是消費者在網路上的評價,靠的是口碑,金安迪親自與茶農接觸,保障茶葉從採摘到烘焙、揉製全程符合Eco-Cha友善環境的標準,他說,「Eco-Cha賣的每一種茶我都很了解,誠實也就成了我們的品牌優勢。」

儘管金安迪剛開始在尋找合作茶農時,雙方因語言隔閡而產生誤會,憑藉對茶葉的共同喜愛,金安迪找到了數十座有故事的茶園。他憑藉一股熱忱,走遍南投縣、阿里山、新竹峨眉鄉、台北木柵,只為找到最純粹、最具代表性的台灣茶。

金安迪說,Eco-Cha賣的不只是茶葉,也是茶農堅守傳統的信念。從剛開始連在台灣工作都拿有限期簽證,中文都說不清楚;到如今喝下一口就可以辨別是嫩芽還是半老茶,更能娓娓道來台灣茶歷史,金安迪用二十餘年的熱情,淬煉出Eco-Cha這個品牌,支持台灣家庭式茶園,收購傳統農法栽種的手工茶,讓台灣茶在世界飄香。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經驗很特別,實地跟著受訪者到三峽的茶園去,也品嚐了很厲害的手工茶,與以往的採訪不同,沿途學到很多也很有趣。Andy對台灣茶的熱忱從採訪過程中就能夠深深的體會,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奉獻了自己20多年的青春及汗水,用永續經營的理念,將台灣的茶和茶文化傳到國外。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 傳遞善意,深表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