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祐霆、凌子瀚/臺北市報導】《綠電的荒與慌》是環境資訊中心深度報導臺灣綠電議題的一系列專題,由記者廖禹婷採訪撰稿。在〈九成綠電被台積電掃貨? 業界直指自由市場兩大困境〉這篇報導中,廖禹婷實地採訪了政府方以及業界,點出臺灣「買不到綠電」的困境,發現中小型電廠的貸款、融資能力無法和大型電廠相比,且現行的《電業法》規定若要販售綠電必須是第一型電廠(即電業)方可販售,但轉型過程對於中小型電廠來說非常繁瑣,有效地讓綠電流入自由市場,所以臺灣許多中小型企業買不到綠電並不是臺灣綠電供應量不足,而是

記者廖禹婷 捍衛臺灣綠電環境

【記者林祐霆、凌子瀚/臺北市報導】
《綠電的荒與慌》是環境資訊中心深度報導臺灣綠電議題的一系列專題,由記者廖禹婷採訪撰稿。在〈九成綠電被台積電掃貨? 業界直指自由市場兩大困境〉這篇報導中,廖禹婷實地採訪了政府方以及業界,點出臺灣「買不到綠電」的困境,發現中小型電廠的貸款、融資能力無法和大型電廠相比,且現行的《電業法》規定若要販售綠電必須是第一型電廠(即電業)方可販售,但轉型過程對於中小型電廠來說非常繁瑣,有效地讓綠電流入自由市場,所以臺灣許多中小型企業買不到綠電並不是臺灣綠電供應量不足,而是流通上出了問題,希望政府可以解決相關限制。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廖禹婷,將台灣各企業所面臨到的綠電問題深入探討。攝影/凌子瀚


踏入媒體業的初衷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廖禹婷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在大二、大三時發現自己對新聞業有興趣,也曾修習新聞相關課程,因為看了許多獨立媒體的報導,像是《報導者》、《上下游》等,覺得獨立媒體的環境相較多數的大眾媒體,更能專注在一個議題上進行深度報導,這樣的生態比較適合自己,廖禹婷說:「獨立媒體的自由度比較高,比較不受商業以及政治立場影響,可以更專注報導特定議題。」所以畢業後廖禹婷希望能前往獨立媒體發展。


↑廖禹婷大學畢業後就進入環境資訊中心擔任記者。攝影/凌子瀚


開始關注綠電議題

 

廖禹婷在學生時期並沒有環境報導的相關經驗,但是畢業後覺得環境議題包羅萬象,甚至牽扯到很多其他領域的議題,像是人權、居住正義、動物生態等,報導相關內容需要的專業度非常高,廖禹婷希望能進到這個領域來磨練專業,所以就進入了《環境資訊中心》。

能源轉型的議題一直以來都是《環境資訊中心》所關注的議題,因為臺灣也算是製造業大國,近年國內對於再生能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企業、業界常常出現「買不到電」的問題,所以《環境資訊中心》決定開始探究這個問題,廖禹婷說:「竟然大家說買不到電,那我們就決定從源頭開始去探究臺灣綠電的議題。」因此開始了《綠電的荒與慌》這一系列的報導。


逐漸被企業重視的綠電

 

所謂的綠電就是再生能源,包含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因為國際淨零碳排的趨勢下,現在企業對綠電的需求量越來越高,像是一些國際大廠,就會要求在臺灣的產業鏈必須要使用一定程度的綠電,業者開始積極地買綠電。

在《團購力量大!企業揪團最愛的再生能源是哪一種?》這篇報導中,提到因為綠電自由市場開放後,買賣方式逐漸多元,由經濟部標檢局推出「再生能源綠市集」媒合相近售電業者,初步採取「三賣家一買家」的方式,再以售電業者各自集合起來的價錢進入自由市場,企業就能選擇要與哪些集合洽談、購電。企業間也可以集合起來團購綠電,這樣看似完整的系統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像是企業間最愛團購的離岸風電,若是由多家企業「團購」一整座風電廠的發電,在合約上、銀行的信用評價等仍然是很大的考驗,例如在建置離岸風場上,如果未來決定團購發電的企業信用評估不是很好,就會影響到建置上的融資等,且中小企業團購的優勢仍不敵大型企業,因為大型企業能一次收購的量還是更大等,都凸顯了在綠電購買、分配上仍有許多問題。


轉譯專業知識 盼能讓民眾輕易理解議題

 

「綠電本身就是一個相對複雜的議題。」廖禹婷說,在寫報導之前,可能參加了記者會、研討會等等,開始寫報導後,就會開始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理解、需要學習的資料,甚至是學習難懂的法規,像是要了解《電業法》相關法律規範,並用觀眾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釋法條。廖禹婷希望能把複雜或是難懂的東西變成沒有看過任何相關內容的讀者都能理解,但這也是最大的挑戰。

在寫相關報導時,編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廖禹婷說:「編輯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審視我們的文章。」自己寫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盲點,對我們來說是背景知識的內容可能觀眾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和編輯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才能讓文章更貼近讀者、大眾的思維。

〈九成中小型光電未進場 「三轉一」卡什麼?〉一文,報導了為何許多中小型電廠沒辦法順利將電力拿到售電市場發售的問題,從法規層面開始,《電業法》就規定了第一型發電廠才可以賣電,但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轉型十分困難,例如第一型發電廠需要需要設置不斷電系統,這些對於核電廠、火力發電廠等合理的規範,對於小型光電廠是難以達成的,如果臺灣要在未來達到60~70%的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勢必要有許多民間電力資源的投入,這樣的規定非常不合理。此篇文章雖然涉及複雜的法規爭議,但在廖禹婷的筆下,將複雜的內容用簡單的筆法完成,讓觀眾完全沒有看不懂的地方,依循著文章的脈絡,就能一步步了解這項法規的爭議。


↑廖禹婷努力讓綠電新聞更容易被大眾理解。攝影/凌子瀚


未來持續關注綠電議題

 

「綠電的議題《環境資訊中心》一定會持續追蹤。」廖禹婷說,綠電相關議題的發展牽涉到環境、生態和人權等議題,這些東西都會持續追蹤下去,在這個再生能源加速發展時代,綠電是個勢在必行的趨勢,廖禹婷希望我們把這個議題的多個面向寫出來後,能讓臺灣的綠電問題逐漸被解決,讓臺灣的綠電發展更順遂。


採訪側記

臺灣正在朝向2050年淨零路徑發展,我原本以為在政府的主導下已經逐步達成目標,在準備採訪這篇新聞時,才發現還有很多不足以及缺失,希望在各媒體的監督下,綠電政策能逐漸走到正確的道路。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CC BY-NC-SA 3.0 TW)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