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番風味的惜食冰淇淋 醜蔬果化身美冰品

【記者林芳志、傅筱珺/台北市報導】
位於台北市公館商圈的「I.C Airport 冰淇淋機場」販售不同於市面常見的高脂肪美式冰淇淋,以不添加任何鮮奶油製作低脂的義式冰淇淋。同時,也在二O一八年獲得新北市農業局邀請加入「惜食分享餐廳」計畫,選用NG蔬果製作冰淇淋原料,除了能夠使消費者在享受上不打折扣,更能因此照顧農民。


Lisa與冰淇淋的邂逅

 

「因為是自己要吃的,所以不會想添加非天然的加工物。」台北公館冰淇淋機場老闆娘Lisa說。大學就讀輔仁大學統資系的Lisa,原先是一位補教業的數學老師,愛吃冰淇淋的她,再嚐遍國外特色冰舖後變開始反思,台灣是一座富有水果的寶島,為何不好好利用這項資源呢?天生就喜歡吃冰品的她,因而決定選用在地食材,開始製作低脂健康的義式冰淇淋。

提到創立過程,Lisa表示二O一三年創立至今六年,原先其實有三位共同合夥人一同經營,然而在前兩年因為經營理念不同相繼離開,現在則是由Lisa自己撐起這家店。


秉持天然食材製作低脂冰品的冰淇淋工廠老闆娘Lisa。 攝影/林芳志


天然食材製作 低卡又健康

 

由於店內的冰品強調不加鮮奶油,以新鮮蔬果製作而成,Lisa表示,每一種食材的特性都不同,所以在一開始掌握食材是耗盡非常多苦心的。

舉例來說,店內有需多需要用到高澱粉含量的食材像是南瓜、番薯、芋頭,當這些食材打成泥,放置結冰後,就會僵硬變的很難食用,進而影響口感。同時,許多時候消費者也會對食材有刻板印象,認為芋頭口味的冰淇淋就應該是紫色,草莓口味的冰淇淋就應該是粉色。Lisa提到,消費者在食用時往往都忽略了果肉內的質地,對於食材的認識只透過外觀的顏色記下它的樣子,卻沒有好好看看食物原始的樣子。

因此,Lisa在製作研發餐點之餘,也必須做到與顧客雙向互動,傳達客人正確的飲食觀念,像是芋頭口味以及草莓口味的冰淇淋的顏色應該皆是乳白色而非我們刻板印象的紫色與紅色。她表示:現在人都不知道我們吃下肚的東西是什麼,我們應該從食材怎麼來,食品怎麼做成一步一步解析給他們。

遠從內湖開車來的顧客陳先生,就是透過網路上得知冰淇淋機場是用天然蔬果製成的義式冰淇淋,所以決定來嚐嚐看。陳先生表示:這裡的黑巧克力很濃郁,萊姆葡萄口味的冰淇淋也很有一番風味,可以真的吃到葡萄的果香。


NG蔬果大翻身 格外品製成天然冰淇淋

 

另外,冰淇淋機場也利用市面淘汰的醜蔬果當做冰淇淋的原料。Lisa表示,因為冰品製作只需要把水果打成泥狀,因此外觀重不重要不是重點,重點是食材要夠新鮮,冰淇淋要好吃,如此一來做出來的冰品才能夠做到無懈可擊。冰淇淋機場所有的冰淇淋都是每天現場製作,店家也會因應時令,依照不同季節推出不同口味與限量商品,在口味上進行菜單調整,像是夏季就會以消暑的芒果以及甜瓜當做首打商品,冬天則是以莓果類為主當做店內的招牌。

然而,在成本上,因為冰淇淋機場堅持用天然的產品,不用香精製作,高額的成本也很難在營收上吃得消。Lisa笑著說,其實一度都想要放棄,重回昔日補教業那樣相對穩定,薪水較可觀的生活,但是一直迴盪在心裡的那個聲音,就是希望能夠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用最天然健康又好吃的方式呈現給顧客,想要分享這個理念,因此才繼續堅持下去。


配合時令 推出特色產品

 

同時,I.C Airport 冰淇淋機場,也會因應節慶及季節提出新的口味及品項,像是母親節及父親節就會提供冰淇淋蛋糕的製作,也會結合許多打卡宣傳折抵的活動,希望透過粉專行銷自己的餐點。但Lisa自己也坦承,在行銷上相對來說較失敗的。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為了趕時髦,追求品牌消費,往往打卡的都是一些知名品牌,冰淇淋機場相對來說沒有大品牌的名聲,又沒有華麗的裝潢因此很難取得方面的優勢。

但是,冰淇淋機場始終把心力及資本放在原料及製作餐點上,希望呈現給顧客相對能夠接受的價格,購買健康可口的義式冰淇淋。就讀台大資管系大二的黃柏叡同學就表示,因為平常在附近用餐,有次因緣際會遇見這間店。初嘗冰淇林機場的冰品使他驚豔,但同時黃柏叡也表示,餐點的單價對於學生來說相對較高,一球冰淇淋就可以抵過一個便當,可能只會當做周末犒賞自己的奢侈。


冰淇淋工廠選用當季水果,運用新鮮食材製作每日冰品。 攝影/林芳志


I.C Airport的未來藍圖

 

提到未來,I.C Airport 冰淇淋機場也會注重更多口味的研發,也會嘗試更大膽的做法,像是先前為了增加冰淇淋的顆粒感利用花蓮米製作而成的米其林,就是其中一項成功的產品。I.C Airport 冰淇淋機場也望透過選用格外品當做原料,解決台灣的剩食議題,進而幫助小農,做到友善環境,呼籲消費者對於商品的價值重心反思,而不是一味的只用價格斷定餐點的優劣。


Lisa呼籲消費者不要用價格斷定餐點的優劣,而是要選擇對身體友善及環境有益的餐點。攝影/林芳志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其實可以看到,倘若真的要在市面上經營一家標榜天然食材製成的餐廳,在經營上真的是要有很大的毅力。這項挑戰不僅僅只是在食材的挑選,為了不用化學添加物,有時也會因為食材本身的特性,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夠調配處最適當的比例,才得以製作出消費者可接受的口味。政府部門也應該對此給予鼓勵,給予實質上的會饋,降低店家所必須付出的成本,這樣一來才能夠以敞久之計解決台灣的食物危機,扭轉現在惡劣的飲食文化。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點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