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師打造籃球家園 鼓勵學生打球升學

【記者劉又名、黃譯萱/花蓮縣報導】

「我花很多時間不是在帶球隊訓練,而是以籃球當作誘因,把那些中輟的孩子拉回來。」花蓮縣秀林國中籃球隊葉威伸老師十二年前從北部來到偏鄉,一次下課時間無意見看到學生在球場上輪流灌籃,激起了葉老師心中的籃球魂,於是成立了籃球隊,讓這些偏鄉孩子們能夠培養一技之長,養成品格的同時,藉由籃球獲得升學機會,為自己創造更多表現的舞台。
 
 
↑葉老師希望教會孩子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秉持「堅持」的信念。照片提供/孫茂峻教練

 

從都市走進偏鄉 藉由籃球讓原鄉孩子看見更多可能


花蓮縣新城鄉秀林國中,是一所位於花蓮縣北區的中小型學校,全校約兩百名學生,學生家長職業多以農工為主,收入較低。原住民學生佔總人數百分之七十以上,單親、寄親及隔代教養比例偏高,整個社區的結構都呈現文化不利及低社經情況,因此學生輟學情形十分嚴重。
 
擔任花蓮縣秀林國中籃球隊總教練的葉威伸,其實是一位特教老師,當初為了完成國立東華大學的博士學位,因此2011年從台北市立特殊教育學校介聘來到了花蓮縣秀林國中,葉老師成立籃球隊時,單純想讓這群愛打球的孩子們能有一個建立信心的舞台,讓他們能夠透過課餘時間來學習籃球技術。
 
但是當葉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原生家庭背景時,深刻感受到城鄉差距帶來的文化衝擊,秀中男女籃加起來將近三十名球員,而九成以上的學生家庭多以單親、隔代教養、育幼院與低收入戶組成,葉老師在訪談過程中提到,他第一次走訪一名名為王逵球員的家庭時,想當震驚,不到十坪的狹小空間內,僅有一張沙發、一台需要不斷拍打才能擁有訊號的電視,以及地板上鋪著幾床脫線棉被,七個兄弟姐妹一同擠在一起生活,偶爾斷訊的電視成為他們對世界的想像。深入了解後才發覺其實幾乎全隊的學生家庭環境都是如此,因此他轉念,希望藉由籃球運動當作工具,來灌輸學生們正確的價值觀與品格素養,希望秀中的孩子們能夠透過籃球繼續升學,改善原生家庭的環境。
 
  
↑葉老師將籃球當作工具,希望學生夠繼續升學改善自己生活的環境。照片提供/孫茂峻教練

 

牛肉麵老闆斜槓籃球教練 將正規訓練帶入秀中


葉老師坦言,自己本職是特教老師,非科班出身,求學時期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校隊訓練,實際能夠教導孩子們的戰技術有限,因此葉老師這幾年來也從朋友圈找尋多名熱血教練一起來指導學生們,其中又以本職經營牛肉麵店的孫茂峻教練最為特別。
 
孫茂峻學生時代是籃球校隊的球員,畢業後回到家鄉接手爸爸經營的牛肉麵店,在球友介紹下來的秀林國中,孫茂峻與葉老師搭上線,開啟了孫茂峻的籃球教練生涯,葉老師原本只希望他每週撥空一兩天到秀中指導學生,沒想到後來孫茂峻與學生們培養起感情,每天放學時刻都會準時到秀中籃球場打卡上班。
 
孫茂峻家的牛肉麵店位於花蓮中區的鳳林鎮,距離秀中將近一百公里路程,每日花費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來回,只希望能夠教導孩子們更多的籃球技術與觀念,期待秀中的孩子們未來能夠透過籃球升學。
  
 
↑孫茂峻每日開著上百公里的車程去練球,只希望能夠帶給這些孩子們更多快樂。照片提供/孫茂峻教練

 

篩選球員「照單全收」 超越勝負的曼巴精神

 

由於秀林國中全校只有兩百名左右的學生,籃球隊實際上也無法選才,葉老師笑說:「我們球隊是不篩選學生的,實際上也沒有能夠選才的條件,只希望每一個來到球隊的孩子都能從籃球運動上累積自信心,這樣就夠了。」
 
葉老師表示,秀中籃球隊其實每一屆都會有「天才型」天份爆棚的學生,不管是身材條件或是體能表現都非常勁爆的球員,但是籃球畢竟還是團隊運動,很難靠著一個人的表現來帶領球隊贏球,而且加入籃球隊的學生們,九成以上小學時期是完全沒有籃球背景,所以幾乎都必須從零開始。
 
「沒有人會想要輸球,大家都想贏啊,可是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們,籃球運動不會只有輸贏,而是過程中你得到了什麼。」葉老師分享到過去秀中曾經代表花蓮縣打進國中籃球聯賽的北區複賽舞台,不過現在少子化的關係,大部分的球員從七年級開始培養,實際上訓練到對籃球比較有概念可能已經九年級快要畢業了,因此葉老師認為讓孩子們透過訓練,學習體團隊合作的精神,灌輸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孩子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秉持「堅持」的信念。
  
 
↑葉威伸教練建立秀林籃球家園,讓更多孩子有表現的舞。攝影/劉又名

 

籃球場上的小巨人 王逵走向甲級賽場

 

「堅持」這件事情是葉老師以及茂峻教練不斷灌輸學生們的理念,而永不放棄的最佳例子非王逵莫屬了,王逵現在是國立體育大學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一年級的學生,穿上球鞋才勉強達到165公分的身高,體重不到60公斤的王逵,很難想像他是如何在「恨天高」的籃球賽場上生存,不過王逵他做到了。
 
王逵一家有七個小孩,他是家中排行老六,家庭的經濟支柱倚靠爸爸在亞洲水泥做工微薄的薪水,因此國中階段當王逵跟家人提起想要打籃球的念頭時,直接遭到父母的拒絕,他們認為王逵這種條件的身材,不可能打出名堂,也希望王逵可以早點出去賺錢貼補家用,好在王逵國中階段遇到了葉老師以及孫教練,在他們細心的照料下,王逵也因此從籃球場上得到了自信心。
 
「這小子國小畢業只有125公分,國一到國二只長高一公分,讓我們每天回家都在煩惱該如何幫他補充營養讓他長高。」孫教練回憶起國中時期的王逵,到現在還覺得很慶幸當時有買鈣片等營養品逼他照三餐吃,王逵才得以從國二開始抽高,國中畢業長到153公分,雖然還是遠低於籃球選手的平均身高,不過從小在球場上對他的閒言閒語從來沒少過,也因此訓練起王逵內心強大的心理素質。
 
  
↑國小畢業只有125公分高的王逵,在籃球路上時刻受到質疑。照片提供/孫茂峻教練

「升學,走出去」是王逵一直以來督促自己的信念,王逵表示,從小在部落長大,,王逵從秀林國中畢業後升上海星高中,高中三年經過許肇文教練的調教後,在高三那年成為了球隊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雖然最後差一步就帶領海星勇闖HBL高中籃球甲級聯賽的16強行列,不過王逵在場上不服輸的拼戰精神,仍然獲得了許多大學教練的青睞。
 
王逵雖然早早就確定了大學要前往籃球傳統名校國立體育大學就讀,不過迫於現實經濟狀況,王逵在升大一的暑假放棄了跟球隊一起訓練的機會,必須到外面打工來賺取大學的學費與生活費,這也因此讓大一的王逵在菜鳥球季無緣登陸到國體大籃球隊的正選名單,不過開學才加入校隊訓練的王逵,非常努力儘快融入球隊的環境,並且現在已經能在很多小比賽得到機會上場發揮,王逵很清楚自己的條件比任何人都差,不過王逵依然抱持著國中教練灌輸他的「堅持」理念,希望有朝一日王逵能夠打上自己夢寐以求的舞台。
 
  
↑「籃球小巨人」王逵成功打上甲級舞台。照片提供/王逵

王逵表示,就算自己以後當不上職業球員,他還是會想要去嘗試看看自己的能耐在哪,也希望在大學期間能夠修讀教育學程,王逵期許自己未來不打球後能夠回到宜花東等偏鄉地區當老師,用自身的經驗去鼓勵那些生活遭遇跟他類似的學生們勇敢走出部落,去追尋更好的人生。

 

部落拉力化努力為泡影 熱血教師續做夢想引路人


葉老師來到秀中的這十二年,牽起無數個被放棄的孩子,藉由籃球讓他們走回正軌,可是還是有非常多的籃球隊孩子畢業後依然又被部落的拉力給限制,很多條件很好的球員,後續也放棄了籃球這個工具,種種的例子也讓葉老師感到灰心。
 
不過每一個學年都是重新的開始,葉老師在訪談過程中提到現在秀中女籃有一名八年級的女球員,因為家庭環境以及對於課業的冷感,讓她非常抗拒到學校上課,不過葉老師拉著她進球隊打球,就算沒來學校,葉老師也會在上課時間親自到門拜訪把她抓回來學校上課,這樣持續了一個學期後,這位女同學已經把放學練球當作督促自己上學的誘因,出席率非常高。
 
「這些例子都是讓我持續帶球隊的動力。」葉老師感慨的表示,從很多被同溫層拉回來的例子來說,這些確實讓他重新思考了還能夠替偏鄉做些什麼,不過當他走進球場看到孩子們喜愛籃球的那種初心,葉老師知道,這裡還有太多像王逵這樣背景的孩子向他揮動著無助的小手,等待著他的到來。
 
 
 
↑葉威伸教練用籃球救回無數個即將輟學的學生。攝影/劉又名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讓我們再次來到花蓮的偏鄉地區,與葉老師的訪談過程也讓我們體會到,秀中孩子們的家庭環境其實無法給給予他們一個正常的學習環境,可是葉老師希望透過籃球,讓孩子們能夠在球隊的規範下學習正確的品德教育。在國內其實有非常多像葉老師這樣的熱血教師,為了讓偏鄉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犧牲自己的下班時間,無怨無悔的付出,但是這其實不免值得讓我們反思,我國的學校運動代表隊,到底是培育菁英運動選手還是扶持低收孩子脫貧的家扶中心?如果在國內是後者居多的話,那為什麼是透過運動代表隊來幫助孩子而不是社福機構呢?我想這個問題留給讀者們自行發揮,但是在花蓮新城鄉秀林國中,有一位特教老師正在藉由籃球教育,幫助更多孩子們走出舒適圈,持續升學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CC BY-NC-SA 3.0 TW)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