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子宮大小事 跨領域專家共授月經課
【記者王菁、鮑琇微/臺北市報導】
由臺大黃韻如教授開設的月經課,邀請專攻不同領域的人士共授,包含生物、醫學、歷史、社會、法律、經濟、戲劇、新聞專業,傳授不同角度的月經相關知識給學生,顛覆了學生對月經原有的「隱晦」印象,實質改善月經污名化的情況,也同時提升學生對相關議題的敏感度。
月經課的誕生
開設這門課的黃韻如教授於2006年獲得臺大醫學系博士學位,並於2009年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和癌症科學研究所,至2019年經臺灣教育部的玉山青年學者計畫回到臺大醫學系擔任專任教授。
黃韻如回到臺大後負責一門通識課「醫學與生活」的婦產科相關單元,她在備課時就想到可以設計一個相對有趣的課程,在課堂上談論月經相關知識。當時她只用100分鐘的時間談月經議題,然而學生上完這堂課的反應十分熱烈,甚至有學生說這是他在臺大上過最有啟發性的一門課,黃韻如也認為在課堂提到的每個議題其實都能再延伸,因此就開始了月經課的規劃。
↑黃韻如教授展示月經行動藝術中的扭蛋機,寓意為透過教育「扭轉」月經迷思。攝影/鮑琇微
為課程帶進不同場域的觀點與情境
「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通識課由各具專業的老師與業界人士共授,以不同角度解釋、探討月經,涉及領域包含生物、醫學、歷史、社會、法律、經濟、戲劇、新聞。
課堂一開始從生物、醫學角度介紹月經運作機制及生理影響,如月經生理時鐘、月經造成的疾病,再帶到月經社會問題,包含因為負擔不起生理用品影響生活的月經貧窮、與生理假相關的月經勞動權、刻意將月經以隱晦詞彙代稱的月經污名化等,最後也會由投入月經行動的人士講述自身面對的實際案例及參與經驗。
講授月經知識的學者包含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黃雯華,講解影響月經週期的生理時鐘議題,讓學生知道地球和月亮、黑夜與白天的變化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及生理現象,也因此出國時也可能受到時差影響導致經期提前或延後;黃韻如以醫學角度談月經,包含經前症候群、經痛等,其中也討論到普遍被認為能緩解經前不適的巧克力,確實含有讓大腦感覺較為舒緩的化學代謝物。
月經社會問題包含月經勞動權、月經貧窮等,陽明交大科法所副教授邱羽凡在「月經勞動權」的部分,也針對生理假、育嬰假等作討論,像是育嬰假不侷限性別,但生理假只有女性的立法精神;月經平權非營利組織小紅帽創辦人林薇介紹遍及世界的「月經貧窮」現象,如五億以上女性因為經濟困難只能以破布、報紙、甘草灰等替代衛生棉,致使身心遭受負面影響的情形。
與理論同等重要的是行動,因此在月經行動的部分也有林薇分享自身是如何透過「非營利組織小紅帽」實踐月經行動。組織行動包含打造全臺第一家月經友善咖啡廳,店家會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借用廁所給急需更換生理用品者、提供溫熱飲;以及原創開發月經課程教材,推動月經教育等。
經過增敏減敏的循環 開啟禁忌話題
「如果我們連月經這麼日常的東西,都沒辦法學習如何好好地開啟一個安全的討論空間,我們怎麼可能對於更敏感的問題有更理性、更同理、更全面的一個討論呢?」黃韻如同時也希望學生透過月經課,能在相對敏感、被認為是「禁忌」的議題上有更開放的討論。
由黃韻如講授關於月經疾病的課程時,會拋給學生一個提問,當被問到「你是不是月經快來了?」時的感受,或是問出「你是不是月經快來了?」的出發點,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知道這個問題可以有更多元的理解方向。因為多數人被問到時會有不開心的情緒產生,她說,其實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可以試著降低敏感度,因為這或許是親近的人表現關心的方式,而我們也都應該對身邊的人增加敏感度,多關心身邊的人的身心狀況。因此透過這樣增敏和減敏的循環,也能讓平時被認為是禁忌的議題,以更開放的態度被討論,且這類議題也可以提供同學一個思考、交流的機會,她認為學生從月經課學習到同理、支持,是她開設這堂課最大的目的。
為社會開放身體力行 實踐月經行動
在對月經有更深度的認識後,就要開始實施月經行動。這堂課的其中一個月經行動,是讓同學穿著由臺大戲劇系學生協助設計的一件純白洋裝,上面貼了許多衛生棉造型的紅布。打開紅布後,會看見「中世紀時人們認為,陽具沾染經血後會燃燒,經期懷上的孩子則會被惡魔附身變成畸形,或長出紅髮」、「女生從小就被教導去廁所前一定要先把衛生棉塞進口袋或裝進包包,不能讓別人看到」等關於月經的錯誤觀念,最後會讓參與者把紅布全拆掉,代表破除這些迷思。
↑月經行動藝術,布條內寫著有關月經的負面話語,深淺不一的紅意味著每人的經期都不盡相同。攝影/鮑琇微
↑在撕去洋裝上的紅布條後,參與者能為月經「賦權」。攝影/鮑琇微
↑撕去紅布意味著破除迷思與禁忌,內含磁鐵能反覆撕貼,暗喻子宮內膜每月脫落、重生的循環。攝影/鮑琇微
除此之外,還有子宮形狀的背包扭蛋機,打開扭蛋後會看見關於月經的正確知識,像是「衛生棉就是衛生棉,跟月經一樣,有他自己的名字,是一項生活必需品,如同衛生紙 OK 蹦一樣,正常的存在」。黃韻如想要透過教育,呈現出月經正向的一面。
↑扭蛋內裝有月經相關的正面知識,透過月經課的教育翻轉月經迷思。攝影/鮑琇微
↑扭蛋內裝有月經相關的正面知識。攝影/王菁
這門課的期末作業是讓小組發揮創意,親身實踐月經行動。而黃韻如也提到印象深刻的月經行動,是學生去街訪民眾對於衛生棉條、月亮杯的認識程度,當他們遇到年長者,會很耐心地介紹不同生理用品的差別。黃韻如說,在影片中可以看見旁邊同時有年長男性側坐聆聽,而學生也在介紹完畢時詢問該位年長男性對不同生理用品的想法:「這個我給滿分,那個不好,因為…」,透過他的回答可以得知他有認真聽,而從前的禁忌話題也漸漸走向開放。
從月經課開始 將影響慢慢傳遞出去
就讀土木工程學系大三的陳材津說,從第一、二週的課開始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講師從生理知識角度帶入月經議題,讓他發現月經不像他原先所認知的,是隱晦且不能公開談論的事情,甚至月經可以是知識性的,也發現原來月經有被污名化的問題。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大二的郭柏廷則對月經貧窮議題有很大的關心,在課後才知道原來在發展落後的國家,若是女性無法負擔衛生棉的費用,可能會嚴重影響到身體健康,甚至無法工作,使女性的處境成為弱勢。
而郭柏廷在上完課後,對於月經貧窮問題也有很多心得,他在課堂中了解到簡易的衛生棉成本不高,但是在最終賣出時價格卻高出成本好幾倍,他認為像生理用品這樣的多數人必需品,利潤被放大太多,或許可以讓政府以專賣制度販售,讓生理必須品不再是大家負擔不起的東西。
採訪側記
在此次的訪談也見識到了月經相關議題可以如此的多元而廣闊,與我們原本的認知相比豐富很多,不論是從老師或是從學生的口中,都可以感覺到這門課給人的養分十分充足,不僅是在知識面,對校園風氣也有可觀的影響,甚至能啟發許多人,期待月經課的力量可以傳遞到更多地方,改善月經負面問題,將月經帶往正向發展。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CC BY-NC-SA 3.0 TW)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