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不斷電 地方女力凝聚社區的光與熱

編譯/潘柔安

在黎巴嫩,每7人就有1人沒有電力系統可以使用,我們來看看當地女性如何面對這樣的挑戰。


黎巴嫩人民盼望夜晚的社區能夠有明亮光線。(圖片來源:東方IC圖庫)


Alissar──穿過黑夜通往回家的路

 

「男孩比女孩來的自由很多,男孩甚至可以在晚上出去。」

17歲的Alissar住在黎巴嫩的鄉下,一個名為Bireh的地方,寒冷冬夜7點多,她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且抱著滿滿兩袋的生活用品。

然而,3年以前,這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對像她這樣的女孩來說,是難以想像且遙遠的。

是什麼帶來了這樣的改變?

因為城裡的主要道路上裝了太陽能路燈。

Alissar生澀拘謹地說:「在有路燈之前,我父親從不會讓我們走夜路去買生活用品,因為外頭太黑了。」

「現在,他不用擔心讓我們晚上出門,我也不再感到害怕,我已經能夠自己出門。」

訪談不久後,Alissar開始侃侃而談,適切地描述了現實狀況,她說:「我們的社會對女性非常不友善,特別是在我們的村莊,人們總是議論女性卻總不評論男性。但我不在乎人們會不會談論我,因為我知道我是誰。」

和其他人不同,Alissar的父母以較為進步的思維和方法教養他們的女兒。Alissar的母親Iman說到:「我從小被教育說女性最好一直待在家裡,不要上學,但我自己並不這麼想。我和我先生給我們的小孩機會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這對夫妻有7個女兒,他們在這方面非常有經驗。

像在Bireh這樣關係緊密的社區,大部分的居民都互相認識,然而父母仍非常關心女兒們的安全。當太陽下山,女孩們就待在家。過去一直是這樣生活著,

直到街燈的出現。

現在,一些簡單的事情,像晚上去店裡買些生活用品,變得更容易了。女孩們可以走在大街上,和朋友們聊天、享受生活。

「不只對我,對全村來說,街燈都是不可或缺的。這些街燈大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她的家人一起坐在客廳裡,Alissar對自己未來的看法如同水晶般的晶瑩剔透。

「我目前還沒有考慮要結婚。我的夢想是到國外旅遊,走遍所有的城市。我喜歡倫敦、紐約、巴黎。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去黎巴嫩以外的地方,看看不同的人。」她的計畫或許聽來十分崇高,但她有個燃燒的靈魂,能夠毫不畏懼地去闖蕩,追求著她的未來,因為她知道她的家門永遠為她敞開。


Asma──握有一手好牌 無懼未來

 

在Bekaa一間公寓裡,住著Asma和她15歲的兒子Rico。這天Asma和兒子坐在一個陳舊的沙發上,一起玩著牌。

她咯咯地笑著說:「我們有自己的玩法,自己創立了許多規則。」

Bekka的夜晚總是冷清,而且天黑得很早,所以這般場景很常在冬天出現。人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得待在室內,只是當有半天無電可用時,能做的事就十分受限。

「我以前總會做裁縫,但停電時我就必須要暫停,因為裁縫車需要插電,但我沒有發電機。」所以每當晚上沒有電可以用的時候,她總是和Rico玩牌。

Asma是她村莊裡的幸運兒之一,她有一台小型的光伏(Photovoltaic,PV)這個工具能供應她3個房間的電力和手機的充電。如此小的幫忙卻帶來巨大的改變。

「若沒有這個光伏工具,我們必須花很多錢買大電池、充電器和一個不斷電電源供應器。」

雖然Asma在當地政府工作,但她的收入僅夠支應家庭開銷。儘管已結婚十幾年,她的生活就像是個單親母親。她的丈夫是孟加拉人,在黎巴嫩,跨文化的婚姻關係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她的丈夫被迫離開這個國家。雖然這些不確定性壟罩著她的生活,Asma仍充滿希望,特別是對Rica的未來。「我想要保護我兒子的未來。我唯一的希望是他能持續念書,他便能過個比現在更好的生活。」

對Asma來說,夏天總讓她煥然一新,充滿能量。她喜歡保持活躍,讓自己忙碌,因為這是她熬過生命挑戰的方法。「我總是在家修理東西,或是種花。我也會和Rico一起騎車、玩足球和跑步,每天都會這樣做。」

在黎巴嫩,像她這樣的單親媽媽非常辛苦,但是每當在泛黃的燈光下看著Rico的笑容,她就知道她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隨著她丟出她最後一張好牌,她贏了這局,這或許也象徵著她期待的光明未來。


Sahar──黑夜過後 破曉將至

 

「這裡可以冷的讓人受不了,沒有暖氣我們很難活下去。」

Sahar的家座落在一個窮困且群山環繞的地區。在冬天,這個區域的溫度會筆直下墜到-10°C。然而,與附近大多數人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你一進Sahar家門,就有一股溫暖襲面而來,從火爐發散的暖氣壟罩著整個客廳。

Sahar並不是一般的祖母。年近60歲的她負責照顧5個年幼的孫子,年紀從18個月大到11歲。她必須照顧他們,因為她的兒子Ali和妻子一起在黎巴嫩的貝魯特(Beirut)工作。他每個月賺的500元美金是這個家惟一的收入來源。「他日以繼夜辛勤地工作,只為讓他的孩子能夠上學。」Sahar說道。

在阿拉伯文中,Sahar這個名字有「破曉」的意涵。每一天早上6點,Sahar就起床為全家準備早餐,讓孩子們準備上學。

「通常我們起床的時候,房子總是特別的冷。我會在清晨孩子起床前燃起火爐,讓房間變得溫暖。」這火爐除了是溫暖的來源外,Sahar也用它來煮全家人的食物,黎巴嫩的傳統燉菜則是她的拿手菜。在夜裡,當她幫孩子們洗好澡後,他們也會跑到火爐前取暖。

「我們通常10月的時候會開始用這個火爐,一路用到隔年的5月。如果我沒有收到這個火爐,我就沒辦法讓這房子變暖。燃料和生活用品的開銷越來越大,我們快無法負擔了。」

照顧他人似乎是Sahar的天職,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護士。但今天,她日益衰老的身體和微薄的家庭收入都讓撫養5個孩子的擔子越來越重了。這火爐,儘管只是一個小小的輔助工具,卻也給她一些撫慰,讓她不用擔心家裡的溫暖。看著這群健康、溫暖和充滿活力的孩子,就是支持她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黎巴嫩孩童以燭光取暖 (圖片來源:東方IC圖庫)

資料來源:http://lightsoninlebanon.undp.org/en/#landing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社區力傳播網】
~傳遞善意,深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