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花蓮賞鯨:一年四季可以看到哪些鯨豚?

文:余欣怡(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顧問)

2023年五月中,在高雄外海由釣客們目擊記錄到的大群虎鯨影像,快速傳遍了鯨豚圈的友人們,為母親節前的周末帶來大海媽媽的喜訊。

近年來墾丁、高屏外海均有虎鯨的影像紀錄,告訴我們原來虎鯨也不單只出現在東部海域!能親眼見到虎鯨是許多鯨豚人的夢想,而抹香鯨的碩大、銀杏齒喙鯨的神秘、角島鯨的鯨豔,觀察不同的物種時會引發觀察者不同的感覺;如果跳脫人類的角度,不同的物種也各自在海洋生態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與以往強調「旗艦物種」的保育概念不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即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全球目標,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4項中,特別提到「保護並永續利用海洋資源,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其中一項的指標是確保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並避免海洋環境的衰退。鯨豚具有多樣的生態功能,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擔任頂級掠食者和營養傳遞者,對於海洋生態系統的運作和穩定極為重要。因此瞭解鯨豚生物多樣性的現況是關鍵的基礎資訊,其後才能經由監測多樣性的變化來評估棲地的健康程度。

此次我們分析在過去20多年裡,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公民科學家們記錄和整理了來自花蓮港的賞鯨航程中出現的鯨豚種類,物種的確認會由資深的船長、船員協助辨識,少數鬚鯨、小抹香鯨與喙鯨科的部分資料,若無法現場確認又缺乏影像證據,記錄時則登錄為未確認種類之資料,不納入此物種多樣性的分析。

目前具有已確認之經緯度位置和物種鑑定的觀測紀錄共計8815筆,其中包括20種不同的鯨豚,主要以中小型齒鯨為主,也有少數大型鬚鯨的目擊。鬚鯨的紀錄出現在春末夏初,而幾種常見的中小型海豚(如飛旋海豚、弗氏海豚、花紋海豚等)則整年可見。相較於集中在夏季的系統性調查而言,賞鯨航程分散於四季且努力量極大,所記錄的物種數更多。


黑潮賞鯨航程中,記錄各鯨豚種類出現的月份。製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不同鯨豚類群的物種多樣性分布情形。左圖的鬚鯨科包含布氏鯨、大村鯨與大翅鯨;中圖的深潛種類包含抹香鯨、小抹香鯨、侏儒抹香鯨、銀杏齒喙鯨、柯氏喙鯨;右圖的海豚科則包含其他中小型齒鯨。製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以花蓮港賞鯨活動海域的分布範圍來說,由左圖可見,鬚鯨主要出現在花蓮北部近岸,尤其是七星潭南側,漁民們提到春末此處常有大群的浮游生物或小魚群靠近岸,可能吸引大型鯨來覓食;而大翅鯨於此季節也可能在北返的航程上路過此處。而深潛種類如抹香鯨與喙鯨等物種多的位置,則為水深驟降的大陸陡坡區域,可能是夜間魷魚等頭足類豐富的覓食區。

海豚科的分布範圍最廣,也可觀察到物種多樣性高的位置以離岸十公里左右的區域為主,除了賞鯨船隻航行的次數多也發現多的因素之外,海底地形與海流交互作用的複雜性,在此處也提供了不同的海洋環境。不論是主食為浮游動物和小魚群的鬚鯨,或是食性相當廣泛的虎鯨與偽虎鯨等,當然也還有主食為深海魷魚的抹香鯨與喙鯨們,各自的生態棲位也不同。


鯨豚多樣性是花蓮海域的寶藏,維持各種鯨豚的需求也是黑潮海洋綠洲計畫的重點目標。攝影:余欣怡

至於我們要怎麼保育鯨豚的生物多樣性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棲地的健康,不論是維繫各種食物的充足、降低環境污染、建立安全休憩的空間或是使其經過的路程不受打擾等,這些都能提供各種鯨豚各取所需。而實際管理的人為活動即包含:減少各種陸源污染、關注海洋噪音污染的程度、減低高速船隻與廢棄漁具或垃圾對鯨豚的傷害、賞鯨活動的總量管制及友善互動。因此黑潮提倡海洋綠洲的概念,就是希望能留住花蓮這片健康的海域,與多樣的鯨豚願意在此停留與繁衍不息,讓我們能夠年年能見到各種鯨采。

※本文轉載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原文標題〈花蓮海域的鯨豚生物多樣性〉,本文原刊於2023年5月22日。
※更多相關內容,歡迎追蹤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粉絲專頁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CC BY-NC-ND 4.0)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