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博士創手作館 教孩子做天氣瓶學科學

【記者黃芷薰、盧姿妤/宜蘭縣冬山鄉報導】
「我想要一個粉紅色的天氣瓶!」拿著滴管的妹妹,小心翼翼的將一小滴紅色顏料滴入天氣瓶中,接著蓋上蓋子,上下顛倒搖晃天氣瓶,瓶中的透明液體漸漸轉變為粉紅色。天氣瓶多用於家居擺設,孩子在製作過程中也能了解透過溫度改變溶解度的原理,這是大風吹手作館老闆曾韋翔推出的天氣瓶體驗課程,他秉持著教育不該只侷限在學校內,知識也能在實作過程中學習的理念,希望能讓這些來參與手作的孩子,從DIY的過程中探索自己的興趣。


↑興趣成為工作也不感枯燥,大風吹手作館老闆曾韋翔結合所學開發手作課程,右為噴砂,左為天氣瓶。攝影/黃芷薰

大風吹手作館老闆曾韋翔因為自身興趣選擇讀化學系,後來一路念到化學博士。出社會後他擔任研究員做單分子導電性的研究,後來因為想做一些更貼近生活的實驗,因此離開學界轉往業界的藥廠任職管理職,但這份工作講求績效且無法接觸到實驗領域,因此他開始在空閒時間裡進行自己熱衷的化學實驗,漸漸的他萌生出想要將這些有趣的實驗分享給大眾的想法。

對於當時38歲的曾韋翔來說,辭去穩定工作冒險創業需要足夠的勇氣,且家人對此也非常反對,認為他辛苦唸到博士的學歷不應自己回來創業,但曾韋翔經歷了前幾份工作,他清楚知道自己就是想做實驗,因此便努力說服家中長輩,不是學歷高就必須接受雇用的觀念。辭職後,他並沒有馬上開始創業,而是選擇到全臺灣不同的餐廳、農場、手作教室觀察別人的經營模式,後來結合了自身的理念,才回老家開設了如今的大風吹手作館。


教育不該只在學校 從實作中探索興趣

 

天氣瓶可以作為一個漂亮的家居裝飾,因其內部成分會隨氣溫變化長出漂亮的結晶,以目前大風吹手作館的配方來說,當氣溫24°C以下,瓶內會開始長出些微結晶,且隨著氣溫下降,結晶將會增加。特別的是,天氣瓶的結晶是可逆的,溫度回升時,結晶會消失,而當氣溫再度下降時,結晶將再次出現。

談到當初會選擇推出天氣瓶課程原因,曾韋翔說:「很多小朋友長大想當科學家,這個課程就是希望讓他們可以提早認識科學實驗到底在做什麼。」透過這個課程,小朋友能理解溫度可以改變溶解度,讓瓶內溶解的量產生變化,也能學習顏色調配技巧,加上天氣瓶的實驗相對安全,因此曾韋翔便決定以天氣瓶讓小朋友探索科學實驗領域。

天氣瓶課程的製作時間約一個小時,製作方法是將硝酸鉀、氯化銨、樟腦,加入特定比例的酒精跟水在天氣瓶內混合,接著進行加熱程序以改變溶解度,這個步驟也是天氣瓶會出現結晶的主因,因為溶解度的變化會影響到天氣瓶中溶解量的多寡,而瓶內的結晶主要是樟腦的結晶,硝酸鉀和氯化銨只是扮演協助者的角色。完成上述這些步驟後,可以使用三原色紅、黃、藍去調配出自己想要的顏色,並滴入瓶中,接著蓋上蓋子上下翻轉瓶身讓顏色均勻,這樣一個天氣瓶的製作就完成了。


↑製作天氣瓶需準備的材料。攝影/盧姿妤


↑加入水、酒精和藥品依比例混合。攝影/盧姿妤


↑滴入自己調製好的顏色,將天氣瓶內的液體染色。攝影/盧姿妤


↑蓋上蓋子上下顛倒搖晃天氣瓶,使其顏色均勻。攝影/盧姿妤


↑天氣瓶內可逆的結晶體,加上手作者自己搭配調和的顏色,使其兼具觀賞性和紀念的價值。攝影/黃芷薰

此外,手作館也開設紙飛機推進器的木工DIY課程,運用彈力的原理,讓橡皮筋拉動推版將紙飛機發射出去。製作的過程需要使用紙飛機、砂紙、白膠、木槌工具,將手作館提前雷射切割好的椴木板,按照木板上的開口位置一片片組裝起來,雖然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也需要小朋友去構思該如何組裝、花力氣磨木板、用木槌敲打才能組裝完成。

曾韋翔會推出這個課程,是因為大部分DIY都是靜態的,有些小孩子會坐不住,加上這個推進器可以應用於各種紙飛機,鼓勵小朋友回家後繼續創作和遊玩。曾韋翔說:「我希望小朋友不要一直玩手機,多來接觸手作,因為手作本身就是一個很棒的東西。」


組合貼紙圖案 從中培養美感

 

除了實驗與木工類型的課程外,曾韋翔也有開設培養小朋友美感的噴砂課程,噴砂的容器可作為日常使用,像是噴砂玻璃杯,就可以用來喝水,因為噴砂是運用金鋼砂去打磨玻璃表面,撞出凹痕,因此圖案不會隨時間消失。但噴砂的機器較危險,因此曾韋翔會準備當下最受歡迎的貼紙款式給小朋友挑選,讓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貼紙裝飾玻璃,接著再由曾韋翔協助完成噴砂。其中要注意的是,貼紙必須貼平整,否則會影響後續噴砂機噴出的圖案效果。

最後一項課程是與太陽能有關的集光瓶,可以用來當作好看的擺飾或夜燈使用。曾韋翔說:「太陽能是現在的流行趨勢,因此我想要設計一個漂亮的太陽能物品。」市面上太陽能車、風扇、行動電源雖然環保,但曾韋翔認為還沒有一樣太陽能產品是兼具美觀與環保的,因此開設這項課程。集光瓶製作前手作館會先準備好太陽能板電路板、燈泡、電池及瓶內已經噴砂完成的瓶子,接著給小朋友選擇想要用什麼樣的貼紙來裝飾瓶身。需要注意的是,集光瓶需要定期曝曬陽光,以確保其發光效果。

曾韋翔說:「大部分人沒有美感,所以我準備很多種貼紙讓小朋友練習組合出一個圖案。」噴砂DIY和集光瓶DIY都是在培養小朋友的美感,曾韋翔希望小朋友們可以用多樣的貼紙去組合貼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作品。曾韋翔認為如果能讓小孩子透過這些不同面向的課程,探索到自己的興趣與專長,會遠勝於家長希望他們去做的事情,他也表示:「教育不該只在學校,我希望小孩子不要一昧的追求高學歷,而是優先去開發自己的興趣。」因為自身的感受與喜好也是很重要的。


用心準備 為顧客提供好的環境及課程

 

每項手作課程前置作業的準備是曾韋翔花最多時間的地方,無論是木板的切割還是集光瓶的電路板,又或是噴砂的貼紙,都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去製作,才能讓小朋友來體驗時有完整的材料能使用。且為了讓成品可以更好、使用的更久,曾韋翔也做過許多嘗試,例如:天氣瓶有很多種容器都可以做,但曾韋翔發現錐狀瓶的呈現效果最好;市面上買不到集光瓶使用的燈泡,因為那是曾韋翔特別向工廠訂製的。

曾韋翔說:「我很開心我們的努力有被大家看見。」因手作館的課程特別且多元,因此有許多體驗過的小朋友願意持續回來參加課程,家長在國小的LINE群組也會呼朋引伴,揪團來上手作館的課程。曾韋翔說:「曾經有家長跟我說過,就算父母會做,但小朋友多不願意聽他們講,但來我們這邊學,小朋友就會覺得很有趣很新奇。」因為手作館有專業的環境可以讓小朋友學習製作,而且小朋友在玩樂的同時也能學到相關的知識、培養興趣,因此許多體驗過的家庭都願意回來參與不同的課程。


有興趣的事情 再辛苦都不喊累

 

大風吹手作館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推出新的課程,除了要考慮這個課程客人會不會喜歡、吸不吸引人以及價格是否被接受以外,通常一個課程推出之前都要經過一段很長的籌備時間,例如:天氣瓶雖然是曾韋翔擅長的化學領域,但當時也是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反覆測試後才推出。因考慮到課程要安全、簡單且成功率高,加上要把一個專業的實驗變成貼近生活的課程也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講解得太複雜小朋友們也會聽不懂,因此當初曾韋翔花了很多心思在設計課程上,其它的DIY課程因不是他原本熟悉的領域,籌備時間更是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你只要喜歡那個東西,再怎樣都會願意花時間去做。」雖然構思與籌備新課程很辛苦,但能把自己的興趣與工作結合,讓工作成為自己喜歡的樣貌,甚至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對曾韋翔來說都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因此未來他仍然會陸續的開發新的手作課程,原有的課程也會持續改版,像是噴砂DIY,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統整並撤掉這段時間較少被選擇的幾種圖案,更換成新的圖案,透過這樣的方式吸引更多對手作有興趣的家庭前來體驗,也讓他們都能藉由手作收穫到新的知識。


↑擁有不同結晶體和顏色的天氣瓶。攝影/黃芷薰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讓我見識到,原來真的有人可以把自己的興趣當作一份工作,並把自己的理念與想法付諸實踐。同時也很喜歡老闆「教育不該只在學校」的想法,因為這雖然打破了傳統對於教育的刻板印象,但卻恰恰是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們所要知道的觀念,能讓孩子在休閒玩樂之中學習到知識我認為是很好的一件事。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CC BY-NC-SA 3.0 TW)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