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書基修繕鹿港老屋 集結青年創業

【記者林約慈、林俊廷/彰化縣報導】
鹿港,這個位在臺灣中部海邊的城鎮,曾經是臺灣清朝時期風靡一時的重要港口,隨著時代巨輪的轉動,小鎮的沒落使人口逐漸外流,曾經熱鬧的街也只留下許多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當老屋成了廢墟,自然也難逃被拆除的命運,2012年鹿港龍年燈會後,鹿港老屋的拆除狀況越發嚴重,臺灣小鎮文化協會創辦人許書基毅然決然辭掉在臺中市政府的工作,回到家鄉進行老屋保存的工作,並將這些整修後老屋,提供給回鄉的年輕人一個創業的空間,希望這個在臺灣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老城,可以將文化傳承下去。


↑小鎮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小鎮文化協會創辦人許書基(左)與小艾人文背包客棧負責人紀筱榆。攝影/林約慈

許書基出生在一個建築師世家,從曾祖父輩開始,他們家便開始在鹿港建造傳統建築,到了許書基這一代,年輕的他並不想繼承家業,因此逃到臺南就讀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不過他還是沒有脫離家族的老本行太遠,畢業後,他進到建設公司上班。

然而好景不常,1999年921地震後,許書基任職的建設公司倒閉,失業的他為了生存,回到家鄉開了一間簡餐店,但生意慘澹,最後只好收起來。後來,臺中市政府因921災後重建工作的需要,招募建管人員的職缺,許書基應聘到臺中市政府內,這一待就是十幾年,除了災後的重建,工作內容也包含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管理,這些成了他後來在創建小鎮文化的養分。


↑小鎮文化團隊旗下營運商家。製圖/林約慈


老屋無法認定成古蹟 陷入拆除危機

 

鹿港原先就有大名鼎鼎的龍山寺、天后宮等古蹟,在1980年代《文化資產保存法》推動時,鹿港便已成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實驗場域,龍山寺、天后宮等大型古蹟都被保護,鹿港老街也在《都市計畫法》的認定下成為「古蹟保存區」。

但許書基說:「在鹿港,被指定的古蹟只有30個而已,但是根據我們調查的老街區裡,150公頃的土地裡面有4695棟(老屋),30個古蹟根本不到這些的1%。」在《文化自然保存法》的認定裡面,一棟古建築要被保留,審查委員會以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名人歷史事件等指標作為審查標準,但這些標準讓鹿港多數的老屋因此被忽略。他認為,剩下的那99%常民住宅,同樣值得被保存,因為鹿港文化的形成,是這些庶民共同集結而成的生活模樣,當我們忽略常民文化,只選擇保留其中的菁英,鹿港的文化底蘊會因此消失。

然而,鹿港的觀光產業本來就很興盛,無論是在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在搶賺這份商機。不過,許多人嫌棄老房子的坪效、環境衛生沒有現代的房屋好,選擇將老屋打掉後,蓋現代樓房做生意,賣的東西也了無新意。許書基以臺灣早期跌打損傷藥販比喻,「這些人來鹿港只想『賣膏藥』,卻不想『打拳頭』,他們只想做生意,但卻忘記真正吸引消費者的初衷了,遊客來到鹿港想看的是古蹟,體驗傳統漢人文化。」


取得屋主信任 小鎮文化留住鹿僑祖厝

 

2013年決定成立小鎮文化後,第一步便是需要找到老房屋主,取得屋主的同意與信任,而這是許書基認為的最大挑戰,如何讓這些老屋屋主提起修繕老屋的興趣?許書基說,鹿港有很多「鹿僑」,從小就隨父母離開鹿港到都市打拚,老了以後便繼承鹿港的古厝,因為沒有居住的需求就放這不管,年久失修便成了廢墟。


↑鹿港的巷弄中,隨處可見年久失修的老宅。攝影/林俊廷

許書基提到,有一名資訊業副總從父親那裡繼承一棟遺產,雖然沒有在這裡居住,但他每三、五年都得花上萬元清理這棟老屋,因為鄰居時常檢舉他們家的樹與雜草阻礙排水。小鎮文化剛好可以解決他的煩惱,許書基得知後,主動聯繫屋主,這棟古厝經小鎮文化團隊整修打理後,屋主不僅不再需要為了屋況是否影響鄰居提心吊膽,回到家鄉的理由也不再是令人困擾的煩心事,如果進駐老屋的是民宿,還可以舒服地住一晚,享受家鄉的人文風情。這些年小鎮文化逐漸做出成績,「鹿僑」也對他們有信心,為了保留家族的光榮,鹿僑們還是希望能留住家族的古厝,這時他們便會選擇將祖厝交給小鎮文化打理。

然而,有時也會遇到修繕意願不高的屋主,許書基便會採取「以修代租」的方式,修繕費由房租支出。例如以一個月房租1萬元,修繕費若需要360萬元,則需租給小鎮文化團隊30年,但30年過去,屋主可能已經不在世上,無法享受整修過後的房子,對他來說實在不划算,所以大部分的屋主會選擇自付一半修繕費,另一部分從小鎮文化的房租中扣。許書基說:「時間可以用來換金錢,或是金錢來換的時間,時間可以換空間,空間也可以換時間,我們可以從這裡取得某一些平衡。」


老屋修繕缺乏年輕人 許書基盼技術能傳承

 

有了老房以後,找尋可協助修繕的人才是接下來面對的問題。許書基從小跟著父叔輩在工地裡忙進忙出,偶爾也會幫忙搬水泥、鏟沙子,漸漸地在耳濡目染下學會傳統建築工法,彷彿蓋房子的天賦本就深埋在他的基因中。但在現在的鹿港缺乏這樣的人才,他只能先從建造現代建築的老師傅找起,現代建築用了很多的鋼筋水泥,但傳統建築卻是木榫結構為基底,外層抹上水泥,外牆偶爾用磚頭搭建;現代建築講求科學,防震係數、設計圖等等都須符合現行的建築法規,但傳統建築的修建重在修復,如何將現代技術結合傳統,還原最初建築的模樣才是他們的目的。雖然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的建築工法有些不同,但建造的基本功大抵相同,因此在許書基的領導與雙向溝通下,師傅也能逐漸適應傳統建築的工法。

但隨著他們這一輩的老師傅逐漸年邁,許書基還是希望能有年輕人可以將工法傳承下去,不過他承認,這是他從2013年努力至今最困難的事情。他說,這一代年輕人普遍受過大學教育,不太願意投入房屋修繕這麼辛苦的工作,不僅需要扛重物,工作環境也不如冷氣房舒適,需要忍受噪音、灰塵、污水、日曬等等嘈雜髒亂的環境。許書基表示,到目前為止能夠堅持下來的年輕人非常少,很多來不久便打退堂鼓,目前待最久的年輕人是待了三年。但只要肯學肯做,刻苦耐勞,他與老師傅都願意教,他們會先從他們有興趣的項目做起,如果願意當水泥工,師傅就從磚怎麼砌、房子與樑柱的水平垂直怎麼抓開始教起;如果對木工有興趣,便會教他們如何雕刻,以及榫卯的接合結構。

然而對於自己的兒子繞了一大圈,最終還是回到家鄉蓋傳統建築,許書基的爸爸覺得有點可惜,但許書基認為這份保存鹿港的工作,一定要有人跳出來做。他說:「鹿港是國家很重要的文化資產保存基因庫,雖然這個工作非常龐雜,但只能靠著我自己和團隊去努力。」


↑許書基站在高處,用水泥修建老屋屋脊。照片提供/小鎮文化團隊


小鎮文化提供機會創業 為鹿港老屋注入新活力

 

老屋修繕完後,下一步便是創業年輕人的進駐。許書基回想當年回鄉開設桂花巷簡餐店的失敗經驗,他發現當青年回鄉,從頭開始的情況很難與百年老店競爭也很難生存。在鄉下工作機會不比都市,許多專才的工作在鄉下都沒有,如果想要受僱於人,只能選擇從事一級產業,或是到工廠裡工作。

許書基說:「經過桂花巷的失敗後,我突然想到一個方法,百年老店就是這一家店做了一百年,所以叫百年老店,那我找一百家店一起做一年,一樣也擁有了一百年的經驗值,是不是也可以叫做百年老店。」天馬行空的想法讓許書基有了集結年輕人共同創業的契機。因為深知創業單打獨鬥的困難,許書基決定用團隊的方法,將在鹿港想創業的年輕人們集結起來,在同一個組織下面,他們可以共享影響力、能見度、知名度,遇到困難時也可以一同面對,如果有文化導覽活動,也會一起協助規劃遊程,互相拉拔。經過小鎮文化10年的努力,目前已經有12個事業體,10個是由年經人負責經營,另外2個仍由許書基經營。其中除了老屋修繕的「國寶工務所」仍由許書基負責外,另一個則是起死回生的「桂花巷人文茶館」,許書基將原本什麼餐飲都賣的桂花巷精簡成只賣桂花酸梅湯、桂花茶醬與桂花梅餅,且在他努力測試配方後做出特色,目前在彰化有4間分店。


透過打工換宿建立緣分 小鎮文化提供年輕人機會探索未來

 

現任小艾背包人文客棧的負責人紀筱榆便是許書基找進小鎮文化團隊的第一位年輕人。筱榆是在臺中長大的鹿港人,大學畢業後在環島的路上,發現經營一家背包客棧,與來玩的旅人聊天是自己夢想的生活方式,於是他將這樣的想法分享給叔叔,叔叔便把他引介給許書基認識,成為了小艾背包人文客棧的總管家。

而現在媒合年輕人進駐修復好的老屋的工作,主要由紀筱榆負責。他說:「從2013年開始,小鎮文化整個體系下的民宿與背包客棧大概接待了上百位的打工換宿的小幫手,他們利用兩個禮拜至一個月的時間在鹿港生活,那從這個過程中,他們也開始會認識鹿港,甚至認識我們小鎮文化在做的事情。」其實,小鎮文化並不排斥非鹿港人的加入,筱榆提到,目前他們在找尋的是「關係人口」,關係人口不單只是跟鹿港有關係的這些返鄉青年,移居青年也可以算在關係人口的範疇中。

當這些小幫手換宿完發現,好像可以在鹿港試試看,小鎮文化就會給他們一個機會摸索未來的出路,如果有想法,他可以帶著資金、技術跟公司一起進駐,把事業體建立起來;如果暫時沒想法,小鎮文化也可以提供管家或是其他正職工作,讓他在摸索的過程中至少有溫飽的收入。在目前的店鋪中,小鎮文化團隊主要還是朝著觀光理論裡的七大面向「食宿行遊購育娛」的方向經營,除了他們現在最專業的住宿外,他們也成立了「茉莉人文環境教育中心」,負責文化的推廣;此外,他們近期也開設了酒吧「北頭娛椿共同實驗空間」,這是過去不可能出現在小鎮的新亮點。


↑小艾人文背包客棧是小鎮文化團隊的第一間店,今年(2023)9月邁入10週年,也是他們租約到期,另覓新據點的時刻。攝影/林俊廷

小鎮文化如今的推廣模式,許書基將它命名為「一朵小花」,一朵小花講述的是一個邋遢的人獲贈一朵玫瑰花,他從髒亂中找到一個瓶子,擦乾淨後插上玫瑰,而後覺得髒亂的環境會破壞玫瑰花的美,所以也把周邊環境一起整理乾淨,最終邋遢的人認為自己與乾淨的環境格格不入,也整理了自己,這朵小花因此改善了環境與人。許書基說,一朵小花的精神訴說的是親自行動的重要性,透過改變自己或是環境中微小的地方,來影響整個大環境。

他說:「我們一個念過書的人,回到鹿港後覺得鹿港很落後,就開始指著別人下指導棋,這是最慘的模式。我們應該要自己先行動,改變整個社區環境,讓別人覺得這樣可行以後,才有可能發揮影響力。」這樣的理念許書基也傳遞到小鎮文化團隊的店舖名字中,像是茉莉人文教育中心的「茉莉」、蒲公英人文民宿的「蒲公英」。許書基希望,小鎮文化團隊在老屋修復的努力上,可以在鹿港發揮影響力。他表示,鹿港的老屋有很多的命運,現在老屋拆除的速度也不見減緩,但老屋也就4695棟,拆除也有一個限度。他認為修100棟老屋是他的極限,但他希望這100棟以後,鹿港可以有更多的老房子被屋主主動救回來,將鹿港的傳統文化精髓保留下去。


採訪側記:

 

在這次的採訪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許書基與紀筱榆在鹿港老屋修建與傳統文化推廣上的努力與用心。即使在這條路上,他們必須面對來自建設公司與政府的壓力,但就如同許大哥所言,要創業就必須要撞牆,若我們都沒有撞破那道牆的勇氣,那我們就無法闖出自己的那片天。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CC BY-NC-SA 3.0 TW)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