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紅樹林的風 已吹拂二十二年

【記者李漢坤/新北市、廈門連線報導】
紅樹林生態系統對於保護海島城市至關重要,但廈門90%以上的紅樹林已經被破壞殆盡。廈門大學環境科學博士、紅樹林保育聯盟總幹事劉毅已投身紅樹林保育二十餘年,從大學社團到專業組織,聯盟已經修復了超過90萬株紅樹林,也將相關環境教育科普至中國大陸各地。劉毅始終將自己對於海洋與自然的喜愛投射在紅樹林的守護上,希望每一棵樹苗都能載著他的夢想茁壯成長。


↑劉毅在紅樹林中監督修復工作。照片提供/廈門大學環境科學博士 紅樹林保育聯盟總幹事劉毅


從童年體驗到綠野協會

 

畢業於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系的劉毅博士,在莆田老家的海邊度過了童年時光。「當我長大進入中學時,周遭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曾經的農田已經消失不見,被取而代之的是無止境的建築物;河流變得不再清澈,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安心地游泳了。這些變化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意識到環境的脆弱。」劉毅說。在那時起,他就萌生了學習自然相關知識、保護生態環境的想法。2000年,劉毅進入廈門大學學習,抱著關注當地生態與物種保護的理念,他加入了學生環保社團「綠野協會」。

劉毅與紅樹林的第一次相遇是在2001年,因工程建設,廈門集美鳳林的15畝紅樹林遭到部分損毀。他和同學們曾多次到現場瞭解情況,儘管無力阻止,但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為死去的紅樹林發聲。在社團活動日的當天,劉毅和社團的夥伴們一起,將一截被挖毀的紅樹植物的樹樁搬回廈大校園,專門為它舉行了「默哀」儀式,以紀念死去的紅樹林。

同年,劉毅在綠野協會發起成立了紅樹林項目小組。這是一次對環保理念的思考,將聚焦於遠方的生態保護轉向關注本地的生態問題。在他看來,看得見、感受得到,與當地人息息相關的環境問題更能引發他們的共鳴,進而喚起更多民眾的關注和參與。因此,他選擇關注廈門的紅樹林問題。「廈門是海島、海濱城市,紅樹林生態系統對於保護海島、海濱城市是至關重要的;但90%以上的紅樹林已經被破壞殆盡。」從此,保護紅樹林成為劉毅奮鬥至今的事業。


↑廈門大學綠野協會早年活動照。照片提供/廈門大學環境科學博士 紅樹林保育聯盟總幹事劉毅


九龍江紅樹林修復

 

在沒有經驗和資源數據的情況下,劉毅一步步摸索,通過科普環境教育、資源調查和社區入戶等方式,逐漸推廣紅樹林保護意識。2005年,他和綠野協會志願者們來到福建九龍江入海口,開展紅樹林修復,在海岸灘塗上進行紅樹林苗木復種及後續排水維護系統的搭建。為了讓當地人配合,他們挨家挨戶宣傳,並分發紅樹林的樹種。儘管遭遇了居民的懷疑和不信任,劉毅通過說服當地鎮幹部在自家院子外的灘塗上種下樹苗,和林業局工作人員一起分發樹種,逐漸贏得了村民的接受,紅樹林的種植逐漸見效,居民們甚至自發上門索要樹種。

然而,紅樹林保護工作不僅僅是種樹這一環節,還需要進行後續的管理維護工作。劉毅強調:「三分種七分管」,紅樹林的管理修護工作佔到了紅樹林木苗成活可能性的70%。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需要評估控制紅樹林的水源鹽度,注意灌溉濕度時也要注意排水,同時,因對於苗木岸邊海水養分太弱,需要人工餵養;便可以使用排水系統來將海水泵送到土壤中,以便根系充分吸收养分。

確保種植進行的同時,紅樹林項目小組也向養殖戶普及相關產業,如依託紅樹林養殖蜜蜂、海鴨蛋等項目。這些產業具有投入少、收益穩定、對生態影響較小的優點,也有助於帶動紅樹林的修復和長遠的發展。此外,他們也告知養殖戶養殖魚蝦等傳統方案可能面臨的風險,如颱風、病蟲害、環境污染和市場波動等,提高其風險意識和相應應對能力。這樣的工作不僅能夠帶動紅樹林保護的持續發展,還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賦予紅樹林一定的經濟價值,繼而在這一過程中推廣科普和環境科學的知識,人們才會認識到什麼是『可持續發展』,才會自發成為紅樹林保護的志願者。」這是劉毅在多年紅樹林保育工作中體會到的道理,只有在經濟和生態環境共贏的前提下,紅樹林的保護才能可行、持久。


↑劉毅帶領協會成員於九龍江開展紅樹林修復工作。照片提供/廈門大學環境科學博士 紅樹林保育聯盟總幹事劉毅


保育聯盟目前的工作成果

 

他將科學研究轉化為社會服務,通過宣傳、修復種植等行動以及環境教育和調查等工作,專門從事環境保護。憑借對紅樹林的熱愛與辛勤工作,一個原本屬於大學學生社團的紅樹林項目組發展為擁有數千名志願者的「紅樹林保育聯盟」。該聯盟自2006年正式成立以來,已經累計種植紅樹林苗木超過90萬株,覆蓋中國東南沿海20多個地區,直接參與造林人數超過3000人次,建立育苗基地40畝,也成功舉辦民間濕地保育論壇、獲英國自然保護惠特萊獎

保育聯盟也發起九龍江生命之水保護系列行動,並參與了廈門市環境保護鄉土教材的編寫和師資力量的培訓等工作。同時發展紅樹林幼苗認養志願活動,該計劃已經成為重要的當地保護力量和海岸衛士,並被納入廈門市七年級的勞動課程教材中。這樣的案例進入教材,可以讓更多的學生瞭解和認識這個生態系統,認識紅樹苗認養計劃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對於公眾,特別是小朋友們,這是認知身邊的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一種至關重要的方式。


↑劉毅在紅樹林課堂中介紹幼苗認養活動。照片提供/廈門大學環境科學博士 紅樹林保育聯盟總幹事劉毅


「繼續走保育之路」

 

「現在的紅樹林保育聯盟,本質上還是希望把當地的力量培植起來,讓他們能夠推動本地的保護工作。所以,現在你看到的中國各個地方做紅樹林保護的機構,或多或少都跟我們有關係。」二十二年的時間,未曾改變劉毅的初衷。

對劉毅而言,紅樹林是他的另一個家。雖已是保育聯盟的總幹事,但他還是每天都在紅樹林里採集土壤樣品,清洗乾淨之後再做一系列的分析工作。雖然繁雜艱辛,但他樂在其中。在紅樹林里,劉毅能夠與各種各樣的生物相遇,每次都能發現新的驚喜。2012年,他發現了一個新種,並以自己女兒的暱稱為其命名——蛋撻濱螺。

劉毅說:「人的一生很短暫,我會一直走這條路。」他始終保有當初的那份心意,把自己對浩瀚海洋的熱愛放進栽種下的每一棵紅樹林中,期待著它可以載著自己的夢想茁壯成長。紅樹林與數十年生命的人,在這一生短暫的交集中將彼此的生命相互給予。劉毅的守護之路仍在前行。


↑劉毅於工作間隙在紅樹林開發地旁休息。照片提供/廈門大學環境科學博士 紅樹林保育聯盟總幹事劉毅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時,劉毅先生還在深圳出差,工作時間很緊湊。瞭解訪問目的後,他還說抽出時間,因影像採訪不方便,我們通過電聯的形式進行了語音訪談。紅樹林保護聯盟的成立源於劉毅先生大學時期所創立的一個紅樹林項目組,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數千名志願者的組織。劉毅先生表示,他們希望能夠把當地的力量培植起來,不僅僅局限於廈門市,還向其他地方推廣紅樹林保護知識,與其他做紅樹林保護的機構有著合作關係。2019年時,劉毅受邀至「中國綠色人物臉譜論壇」,透過論壇與台灣的公民團體分享豐富的紅樹林保育經驗及倡議過程。希望這次的報導,能讓更多人參與到紅樹林保護中來。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CC BY-NC-SA 3.0 TW)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