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逾50年 鴨嘴獸重返澳洲皇家國家公園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洪予揚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澳洲皇家國家公園(Royal National Park)12日迎來新成員,重新引入在園區內消失近半世紀的鴨嘴獸。4隻雌性鴨嘴獸首先放入園區的河流,園方預計共引入10隻鴨嘴獸,期望能讓族群能在新地點延續下去。

由於極端氣候事件頻傳,鴨嘴獸的棲地也受到乾旱、森林火災影響。科學家希望藉由這次的經驗,提前為未來的緊急移置做準備。


保育團體與研究單位協力,讓鴨嘴獸重返澳洲皇家國家公園。圖片來源:Jake Willis/UNSW


鴨嘴獸重返皇家國家公園

 

皇家國家公園位在新南威爾斯,距離雪梨僅車程約一小時。成立於1879年,是澳洲首座國家公園,也是世界第二座國家公園。50年前,這裡曾有鴨嘴獸的目擊紀錄,但之後就沒看過牠的蹤跡。

三年前,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開始規劃鴨嘴獸野放。歷經許多生態調查後,決定野放6隻雌性,4隻雄性,讓族群量達到10隻。12日,4隻雌性鴨嘴獸首先放入國家公園河流附近,鴨嘴獸隨即迅速躲入河流中。

塔龍加保育協會(Taronga Conservation Society Australia)、世界自然基金會澳洲分會(WWF-Australia)、新南威爾斯州國家公園及野生動物管理局(NSW National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也協助移置作業。

澳洲《ABC》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布魯斯特(Rob Brewster)解釋,先野放雌鴨嘴獸是要讓害羞的雌鴨嘴獸先適應環境,找到可躲藏的小棲所。等7-10天過後再野放雄鴨嘴獸時,雌鴨嘴獸有地方可躲。這是鴨嘴獸移居的關鍵步驟。

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員霍克(Tahneal Hawke)解釋,這批鴨嘴獸來自新南威爾斯州各處河流,以確保不影響來源族群、又能兼具皇家國家公園內新族群的基因多樣性。


極端氣候威脅鴨嘴獸生存

 

鴨嘴獸是澳洲特有種,主要生活在澳洲東部。全球僅有兩類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就是其中之一,另一類則是針鼴。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哺乳類為胎生,而鴨嘴獸雖然卵生,但身上具有毛髮,也會分泌乳汁哺育後代。牠們常在夜間活動,又在水中生活,所以很多澳洲人都未曾在野外見過鴨嘴獸。

近年來,鴨嘴獸也面臨了棲地破壞、河流劣化、乾旱、森林野火等極端氣候事件,生存受到威脅。目前存活數量估算差距很大,從3萬隻到30萬隻不等。


澳洲塔斯馬尼亞(Tasmania)小溪中的野生鴨嘴獸。圖片來源:Klaus(CC BY-SA 2.0)

新南威爾斯大學生態系科學中心(Centre for Ecosystem Science)研究員畢諾(Gilad Bino)指出,這次的計畫不僅僅只是讓鴨嘴獸重返皇家國家公園,也是在為未來保育鋪路。日後遇到嚴重乾旱或森林大火時,或許需要緊急將鴨嘴獸移往不同地點。這次的經驗有助於訂定未來的保育行動。

塔龍加保育協會則協助這次移置的前置作業,包括健康檢查、評估、安裝追蹤器等工作。研究人員會在未來兩年持續追蹤,以進一步了解如何進行鴨嘴獸移置。

 


參考資料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CC BY-NC-ND 4.0)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