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排「超級富豪」現形 學者:貧富差距嚴重,別再說氣候行動無意義

環保 2022-04-3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許祖菱 審校

一項新研究顯示,幫助全球數億名每日生活費不到1.9美元的人擺脫「極端貧窮」狀態,只會增加不到1%的全球碳排。


研究顯示,若全球數億人擺脫「極端貧窮」的狀態,全球碳排放量增加幅度也不到1%。圖片來源:bennett tobias/Unsplash


不平等的碳排 研究凸顯富豪與窮人的差異

 

這份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永續》(Nature Sustainability)上的研究結果,凸顯了富國和窮國人民之間的碳排放不平等,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均碳足跡為每年0.6噸二氧化碳(tCO2),美國公民則是每年14.5噸二氧化碳。

前1%排放者的平均碳足跡是後50%排放者的75倍以上。「這種不平等的程度非常誇張,」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告訴媒體《Carbon Brief》,「如果我們想減少全球碳排放,真的要改變超級富豪的消費模式。」

在該研究探討的國家中,盧森堡的人均碳足跡最高,達每人每年30噸二氧化碳,其次是美國的14.5噸。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份研究的分析並未包含幾個人均排放量較高的國家,像是澳洲、加拿大、日本、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

相較於人均碳足跡排行前幾的國家,馬達加斯加、馬拉威、布吉納法索、烏干達、衣索比亞和盧安達的人均碳足跡均低於每年0.2噸二氧化碳。


116個國家的全國平均碳足跡,從低(藍色)到高(紅色)。未包括在研究分析中的國家則標示灰色。圖片來源:Bruckner et al./《自然:永續》

未參與研究的柏林全球公共與氣候變遷研究所(Mercator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蘭博(Wiliam Lamb)博士告訴《Carbon Brief》,這個差距非常驚人,可見全球碳排放的責任在於「超級富豪」。

「在氣候變遷相關的公開談話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與中國的工業排放或非洲人口快速增長的影響相比,歐洲或美國的氣候行動毫無意義。本研究顯示這些說法充其量是裝傻。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污染製造者就是超級富豪,而他們大多生活在高收入國家。」


消除「極端貧窮」 全球碳排放量也增不到1%

 

2015年,聯合國制定了一系列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第一個目標是「消除全世界各種形式的貧窮」。該目標的重點是消除「極端貧窮」(即每天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狀態),以及將國家貧窮線以下的人口數減半。

根據這份研究,2014年有超過10億人生活在每天1.9美元的極端貧窮線以下。作者發現,「極端貧窮」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南亞,這些地方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通常最低。

研究也發現,消除「極端貧窮」,也就是將每人每日生活費提高到1.9美元以上,全球碳排放量僅增加不到1%。同時,若要讓36億人擺脫每天5.5美元的貧窮線,則會使全球排放量增加18%。

沒有參與研究的耶魯大學環境學院能源系統副教授勞沃(Narasimha Rao)博士說,這項研究顯示,「消除極端貧窮,並不是減緩氣候變遷的阻礙」。


各國碳足跡比較 富裕國家遠超過平均值

 

為了實現《巴黎協定》將升溫控制在1.5°C以內或遠低於2°C的目標,人類的「碳預算[1]」是有限的。

這份研究的作者發現,根據現有文獻,人類需要在未來十年內達到人均碳足跡僅1.6~2.8噸二氧化碳的水準,才能達成《巴黎協定》目標。


各國或各區域的平均碳足跡(tCO2)。由左至右分別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與東南亞、印度、拉丁美洲、中東、北非與土耳其、中國、俄羅斯與中亞、歐洲、美國。圖表上的顏色代表各國或各區域的人均支出(單位為千美元,以購買力平價理論計算)。虛線為符合控制升溫在1.5°C(下方虛線)或2°C(上方虛線)目標的碳足跡。圖片來源:Bruckner et al./《自然:永續》

上圖中,美國顯著超過這個數字,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則遠低於全球目標範圍,平均每人每年僅排放0.6噸二氧化碳。

「從氣候正義的角度,氣候政策的重點就應該放在高碳排者身上,」蘭博告訴《Carbon Brief》。 「我們在道義上有必要盡快減少碳排量,以避免全球南方國家承擔最嚴重的氣候苦果,也減輕轉型對弱勢群體的壓力。」


註釋

[1] 所謂碳預算,指的是在控制升溫幅度的前提下,全球碳排量的上限。


參考資料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CC BY-NC-ND 4.0)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