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街有機書店 喚醒沉寂的老街

文創 2022-04-28

【記者潘千菱、蔡惠芯/新北市報導】
「我們交換書,不賣書」位在貢寮老街的貢寮街有機書店是一間只換書不賣書的書店,透過讓書去漂流、彼此交換的方式增加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機會,吸引年輕世代或經過佇足的旅人們踏進這條沉寂已久的老街,也讓書店成為了老街中的「圖書館」。


當書店也能「有機」 讓書傳承與漂流

 

從貢寮火車站出發,徒步穿越地下道,再沿著大橋越過雙溪,便會來到地方上曾十分繁榮的貢寮老街。在老街中,少了原先以為的叫賣聲、人車鼎沸的吵雜聲,取而代之的是有時街坊鄰居聊天的聲音。而在這片靜謐中,有一間土耳其藍的老屋佇立在街上,上頭掛著「貢寮街有機書店」的木製招牌。

當書店也能「有機」,又會是什麼樣子呢?有機書店和一般常見的書店不同,在這裡以「交換」作為獲取書的方式。先透過各方捐書來成立一間書店,之後再透過「只換不賣」的過程,讓民眾可以帶一本自己的書來,並投下兩枚十元硬幣提供書店的水電等基本開銷,也表示自己愛書並且想支持的心,便可以在書店中任選一本喜歡的做為交換。


貢寮街有機書店只換書,不賣書。 攝影∕蔡惠芯


書店結合雕刻工作坊 孕育更多的可能性

 

貢寮街有機書店目前由專營雕塑的「月桂樹工作坊」的蔡旭榮老師與顧羽孟老師共同經營管理,將書店與雕刻工作坊連結,讓來的人不僅可以看書、換書,也可以欣賞精美的雕刻作品或是參加雕刻課程,帶動老街中人們的交流。然而,書店其實曾經一度面臨關閉的命運。

貢寮有機書店創立於二〇一八年,為原先在新竹關西老街投入地方創生工作的團隊所創立,也是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所推動的「貢寮老街駐街在地創生計畫」中的其中一項成果。地方創生團隊受到城鄉發展局的邀請,而來到位於東北角的貢寮,承租了荒廢已久的老房子作為「貢寮街有機書店」,期望在整個地方創生的計畫中,以空間來承載地方上的記憶,帶動老街的發展。

然而,隨著兩年的計畫到期,創生團隊也即將離開,已逐漸成為在地「圖書館」的貢寮街有機書店卻面臨無人管理的問題。在經過城鄉局的招募後,從事雕塑藝術多年的蔡旭榮與顧羽孟發現到這個空間十分適合作為工作室「月桂樹工作坊」使用,可以在這裡進行各種雕塑與藝術創作,於是接手了此處,也因為這樣的機緣間接影響了地方上的生活風貌。


馬偕博士的雕塑是月桂樹工作坊的工藝作品。 攝影∕蔡惠芯

起初,蔡旭榮與顧羽孟僅是在書店後半部的空間進行創作,作為門面的書店成了真正的「開放圖書館」,讓民眾隨意看書、換書,但因為時常有許多人因好奇經由門口進來,走到後方的工作空間詢問書店相關事宜,蔡旭榮笑著說,「有人進來看到後面(工作室)有燈光,就會一直跑來請問這個、請問那個,變成我們也要來來回回解說。」於是兩人便下定決心從原先僅接手此處空間做為工作室使用,進而連書店也一起經營,將書店和工作坊連結。

而在營運上,由於換書的經營方式並非營利,即便民眾換書時需投入二十元負擔部分的水電費等書店基本開銷,卻仍難以維持經營成本,因此書店的支出多半由工作坊的收入進行補足,讓書店和工作坊能夠共同經營。


潮濕多雨 淡蘭古道的必經之地

 

接手經營貢寮街有機書店後,蔡旭榮與顧羽孟兩人面臨的最大考驗是「環境」。東北角潮濕多雨,一下雨就是好幾個月,除了書本容易發霉外,也有許多白蟻把這裡當成「自助餐」,「白蟻把書架吃了,連書也一起吃了。」蔡旭榮懊惱地說。苦惱的兩人再經過多次思考和討論後決定重新規劃書店的空間,將空間中較靠近建築物外部迎雨面的書架拆掉並製作一個全新也較為方便移動的層架,在上面放置少少的書,如此一來若又下了長期大雨或是發現白蟻的足跡,便能隨時移動書架並進行保養。

而在書店中,由於有機書店是以讓民眾換書的方式經營,因此書本的種類過於豐富,因此書本擺放時僅能大略分類,如文史類、管理類、小孩子的繪本等等,但一眼望去,卻有兩排風格鮮明且分類明確的書籍特別引人注目,那是和古道山林相關的書。


書架上與古道山林相關的書籍。 攝影∕蔡惠芯

由於貢寮位於昔日淡蘭古道的中繼點,早期淡水廳的商旅為了翻山越嶺來到葛瑪蘭廳(現今的宜蘭),為了避免途中遭遇山區強盜的迫害,多半會在貢寮休息過夜,隔日再一同結伴出發。

而現今因交通發達,貢寮雖然失去了中繼站的角色,卻仍是登山客往來古道的必經之地,因此書店內仍規劃了步道、登山相關的特色書區,以及放置許多關於淡蘭古道的歷史文化介紹。而有空時,蔡旭榮與顧羽孟兩人也都樂於分享他們對於貢寮的所知和生活經驗,讓來的人都能夠更加了解貢寮的過去和現在,「有人說貢寮,好山好水很無聊,但是我覺得如果你慢慢地深入,其實好山好水還滿有『聊』的。」顧羽孟開心地分享,從她的眼神也看見了止不住的笑意與對貢寮的喜愛。


搭起人與人的交流 讓老街不再沉寂

 

因為貢寮老街曾經是草嶺古道、淡蘭古道的貨物集散地,有戲院、旅舍,戶戶都是店家,但二十多年前人口大量外流,使得繁華落盡,老街也沉寂,因此當突然有外地人進駐於此開店、開工作室,附近的街坊鄰居多半抱持著觀望、好奇卻又擔心的態度,不敢多加靠近也保持著距離,「他們是在做什麼?」、「免費看書、拿書是真的嗎?」也會擔心是否是政府的案子,時間到了便會離開。

但隨著時間久了,鄰居們漸漸了解這裡是蔡旭榮與顧羽孟用心經營的書店和工作坊,不再帶有官方色彩,書店也漸漸再次成為了老街中小而巧的圖書館。溫暖的燈光搭配著老宅的氣氛,吸引許多小孩子在假日時來這裡看一整天的書,閱讀的門檻降低,也讓這些孩子們有了更多的閱讀機會。「久了你在這邊跟他們是鄰居,是長久關係的經營,他們也就比較有興趣跟你更近一步的溝通、了解,和交流。」這是蔡旭榮、顧羽孟和鄰居的相處之道。

除此之外,貢寮有機書店在這一年內也辦了兩次市集,天冷時的暖「心」市集,以及母親節的暖「馨」市集,和其他常見市集不同的是,這裡的每樣食物都是由在地居民完成的,都是左鄰右舍的私房菜,如退休校長的牛角麵包、隔壁媽媽的素食菜、附近鄰居自家菜園中的蔬果等等。顧羽孟表示,剛開始邀請鄰居參加時大家都認為不會有人來,但活動當日竟然在半天內商品就全部完售,大家也因此覺得很有趣,希望能夠繼續辦,鄰居吳春玉也笑著說,「書店的存在很好、很熱鬧,有了這些活動也讓老街更加『促咪』。」

「這個活動的目的不是在於銷售量,而是希望社區中的大姐們有生活的活力,一起辦一個共同的活動。」貢寮街有機書店除了以交流書本的方式讓書的溫度源源不絕外,也讓文字的感動、人與人間交流的溫暖,綿延在這條老街上。


貢寮街有機書店舉辦市集,活絡社區感情。 圖片提供∕貢寮街有機書店


採訪側記

採訪當日綿延細雨到滂沱大雨,我們深刻體會到了貢寮潮濕多雨又濕冷的天氣。然而,走進貢寮老街我們便遇到了熱心和我們分享老街故事的伯伯,而後踏進書店就聽到顧老師熱情地招呼,甚至擔心我們兩個學生長途跋涉會肚子餓還準備了小點心和熱奶茶給我們享用,在這濕冷的空氣中,頓時瀰漫著老街的溫暖和熱情。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CC BY-NC-SA 3.0 TW)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