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公投吵什麼】能源篇


如何能擺平缺電問題 同時減碳、減煤、減空污?

 

整理:吳宜靜(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編按:2021年12月18日將舉行四項公投,其中「珍愛藻礁公投」是我國首次由民間發起的生態保育公投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此時推出「藻礁公投」網站,彙整生態保育、能源轉型、行政程序多項爭點,正反方意見並陳,並提出該會的觀察。本文節錄其中的爭點段落,共分為制度篇能源篇生態篇,和你一起看懂公投正、反方的立場。


三接坐落在桃園大潭海域,引起環保團體的反對,守護藻礁公投將於12月18日登場。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為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1],台灣中油選定於桃園大潭設置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三接),供氣給台電大潭電廠及北部新增天然氣機組使用,確保北部電網穩定供電,同時減少燃煤發電、改善空污等目標。


爭點:三接不蓋觀塘,台灣會缺電嗎?

 

三接的天然氣預計供應給大潭電廠八、九號燃氣機組發電。三接如果遷離大潭海域(觀塘港),會導致電力短缺嗎?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蔡雅瀅律師認為三接遷址沒有缺電問題,且過高的備用容量率將造成資源浪費;經濟部則回應,環團錯引電力供需報告,忽略相關電力設施計畫各有不同的完工時間。圖片來源:《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公投正方主張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認為,2025-2027年預估我國電力備用容量率(指電力系統發電端供電可靠度指標)分別高達16.9%、17.9%及19.9%,已超過15%(目前政府核准之合理備用容量率目標值),且過高的備用容量率將造成資源浪費。

此外,若三接因為公投通過而需遷址,大潭電廠擴建的七、八、九號機也會於2024年以前陸續啟用發電,顯示經濟部早已有穩定能源供應的備案,無須多燒燃煤造成空氣污染。

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強調,原址外推須額外花費的新台幣150億元,用在節能、再生能源,對能源轉型與環境保護會更好。


公投反方主張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三接再外推方案的工程延後兩年半,將造成北部發電缺口,新增民間天然氣發電機組等措施[3]只能短期調度,並非長久之計;期間若有大型機組故障,備轉容量率(指每天的供電餘裕)可能會短時間低於10%。

台電則聲明,三接必須準時供氣、大潭新機組如期運轉發電,才能實現不缺電的承諾,並符合備用容量率15%的目標。

針對公投正方認為「沒有三接仍不會缺電」,經濟部回應,此一說法錯引電力供需報告,忽略相關電力設施計畫各有不同的完工時間,也沒有考慮目前天然氣接收站都已經高負載,更沒有考慮未來用電會大幅成長。


爭點:三接可以減煤、減碳、減空污?

 

台灣能源轉型政策視天然氣為關鍵的過渡能源,天然氣是減煤、減碳、減空污的必要手段嗎?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若三接未如期上線將影響備用容量率,增加供電風險。圖片來源:三接與藻礁保育、能源轉型關係〈對焦會議〉簡報


公投正方主張

 

蔡雅瀅指出,政府長期宣導「電力業並非空污主要來源」,現在又說三接遷址就無法減煤、減空污,說詞互相矛盾。他強調,天然氣排碳量約為煤的59%、石油的76%,並非低碳能源;而藻礁減碳能力勝過海草及紅樹林生態系。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指出,若以2050年達到碳中和推算,預估現有接收站到2035年會有四成閒置,2050年時則會達到六成。把錢省下來推動綠能、節能,才有助於永續發展。珍愛藻礁公投小組批評:「花1000億破壞7600年的藻礁蓋三接,25年後閒置四成,划算嗎?」


公投反方主張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強調,天然氣的排碳量是燃煤一半,未來還能結合綠氫等低碳能源。他指出,大潭電廠兩座新機組如果無法如期上線,將造成137億度的發電缺口,等於無法減煤500萬噸。中油與經濟部也指出,天然氣雖然屬化石燃料,但碳排放量只有燃煤發電的一半,懸浮微粒等空污排放量也遠低於燃煤發電。

針對設備閒置的疑慮,中油強調,目前台灣天然氣接收站的負載率是108%,日本、韓國天然氣接收站的負載率大約是30-40%[4],既有接收站需要降載,且有充足的天然氣接收站才能增加供氣可靠度,不會有閒置問題。


爭點:三接可否穩定接收天然氣?

 

環團質疑大潭海域海象不佳,以三接現址的地理條件,能確保穩定接收天然氣供應給大潭電廠發電嗎?


天然氣船。圖為一艘天然氣船返抵高雄永安港。圖片來源:中油公司


公投正方主張

 

環境法律人協會表示,中油過去曾評估三接蓋在觀塘,將有53天因海象不佳而無法營運,就天然氣供應穩定的角度來看,觀塘顯然也不是最佳選擇。

蔡雅瀅也主張,桃園大潭位於台灣海峽狹窄處,受地形影響海象條件惡劣,中油曾較寬鬆之風速每秒12公尺、波高1.5公尺等條件分析,全年可營運天數約為249天。冬季又是該海域風速最大、海象最差的季節,屆時將無法靠港卸收天然氣,三接外推仍無法滿足2025年天然氣占五成發電量的目標。


公投反方主張

 

針對海象不佳的疑義,經濟部澄清,目前操作前提已經不同,台中港接收站的經驗證明,船隻可以在風速每秒15公尺的條件下靠港作業,且外推後有外廓防波堤的遮蔽保護。

中油表明,今年委託中央大學團隊分析近十年陸上及海上的風速觀測資料,進行10年期的數值模擬,評估每年平均可操作天數高達341.9天,不可進港的天數不會連續超過5天。中油強調,外廓防波提能維持液化天然氣船舶停靠的水域靜穩的需求;而船隻進出港只需一個多小時,只要有2小時海上風浪低於限制,船就可以進港,觀塘港完全具有足夠的使用效益。


爭點:三接遷到台北港可行嗎?

 

三接不蓋在桃園觀塘,遷址到台北港是否一樣可以實現能源轉型目標?需要花費多久時間?


台北港及周邊道路。圖片來源:新北市環保局。


公投正方主張

 

珍愛藻礁聯盟認為,「再外推」方案也無法完整保育藻礁生態系,要求政府評估將三接遷離大潭海域的替代方案。主張三接設在台北港應是較好的選擇,時程僅需花費五年半,可比觀塘更早到位,能充分供應北部的需求。蔡雅瀅律師指出,台北港是已經開發的港口,且腹地仍在擴張,是三接遷址的替代選項。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曾投稿《大自然年刊》指出,台北港已在進行填海造地,港區土地仍有空間,可避免破壞大潭藻礁海域,且台北港海象較佳,能兼顧北部穩定供氣的需求。


公投反方主張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三接遷址若台北港,重新進行可行性研究、環評約需3年,圍堤造地、建造碼頭及防坡堤約需4年,興建儲槽、拉管線到大潭電廠等需4年,整體時程會比原方案推遲11年。經濟部長王美花則指出,遷址台北港的預算再加上既有觀塘港投入的經費,需要花費超過1000億元。

台灣中油則指出,遷址台北港須取得八里地區居民支持、國防單位同意,也會影響飛航安全;此外,台北港內適合興建接收站的地點,不是正在填海造地、就是屬遠期開發計畫,依台灣對於天然氣的需求,台北港緩不濟急。


註釋

[1] 台灣能源轉型政策,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之潔淨能源」為發展方向,預計2025年達成天然氣發電占比50%、再生能源發電20%的目標。

[2] 目前政府核准之合理備用容量率目標值為15%。2021年備用容量譽為17.1%;2025年備用容量率預估為16.9%。

[3] 優先新增民營電廠天然氣發電機組、調度效能較佳的新增燃氣機組供電、要求台電縮短機組歲修工期、利用AI科技降低機組故障機率,並提高現有天然氣接收站的附載船運調度及氣化設施。

[4] 2017年原預估2020年天然氣用量為1,640萬公噸,實際用量已增加至1,775萬公噸。各國接收站儲槽利用率:日本約為40%,韓國約為30%,中國約為73%。


參考資料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CC BY-NC-ND 4.0)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