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子的力量挺媽媽 讓育兒不再困難

【記者張展嫣、王亦信/新竹市報導】

晨曦破曉的新竹巷弄裡,王媽媽牽著一歲多的孩子,一路有說有笑地走,這一天,是母親要到小村子上課的日子。進到屋內,孩子吞下最後一口早餐,媽媽起身準備與孩子道別。小孩開始著急地跺腳,淚汪汪的讓母親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小村子的值日生媽媽來一起安撫小朋友,陪伴她玩溜滑梯、看故事書,王媽媽鬆了一口氣,安心地進去上課。這裡是小村子,一個為媽媽們打造的互助空間。


媽媽孤立無援 獨自育兒困境多

 

Mama Teams up為一個結合網路社群和實體空間的媽媽互助團體。創辦人高雅雪因為先生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關係,成為典型的新竹外來家庭。新的環境沒有婆家、娘家的幫忙,對門鄰居都不認識,加上先生沒日、沒夜、更沒假日的工作,少了先生的陪伴,高雅雪覺得自己的處境就像是「偽單親」,成為新手媽媽的她,只能獨自撫養四個相差不到三歲的孩子,面對育嬰的各種壓力。

升格為媽媽後,高雅雪開始加入媽媽聚會,與其他媽媽共同分享育兒經和育兒困境,意外發現這些媽媽們都有「不知道該將孩子送到哪裡?」的問題,於是萌發一個媽媽互助會的想法,決定集結媽媽們的力量,建立一個友伴的互助空間。

起初,高雅雪和幾個同為「偽單親」的媽媽組成Play Group共同玩樂團,讓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玩耍、聊天分享心事,然而,每個家庭的狀況不同,加上交通距離和時間的關係,團體成員間互動的時間持續性不高,能給予對方的實質幫助有限。因此,高雅雪想到以一個學區週邊為單位的媽媽互助會,便有成立小村子的念頭。


高雅雪鼓勵孩子們親近自然,也舉辦很多讓媽媽帶孩子到田野的活動。高雅雪提供


回到舊時代 以村子的力量養小孩

 

二〇一五年,高雅雪提出「回到舊時代,街坊鄰居間彼此互相照應」的概念,集結村子的力量幫助社區內的媽媽,讓媽媽們變成互助的共同體,不再是孤立的一個人。她認為:「小孩需要媽媽,但媽媽也需要陪伴。」因此,小村子提供共同空間,讓媽媽們可以在小村子裡找到好戰友、好姐妹,給予彼此最真實的力量。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小村子最強調的部分,雖然現今網路發達,Google、臉書上都有許多部落格、媽媽達人的分享育嬰經驗,但是當媽媽遇到困難時,真正需要的是實際的陪伴,是網路無法取代的人際交流。高雅雪說:「如果有人在身旁直接帶著你做,在身旁陪著你,那種力量是遠超過網路上的幾個字和幾句話」。

小村子以網路社群和實體集會空間兩個區塊進行,社群網路以臉書和雲端系統結合打造的互助平台,媽媽們可以在網路上尋求幫助或分享經驗,串聯網路的力量,透過人與人互助的力量解決問題。而位在新竹市的小村子俏家基地為實體集會空間,以共食、共玩、共學的各種活動,讓媽媽有機會踏出家裡、走進社會,與其他人產生交流。


孩子在小村子可以無拘無束地成長,媽媽也能從中尋求幫助。高雅雪提供


媽媽、小孩不分離 打造共同學習空間

 

小村子的共學課程以媽媽的需求為主,開設編織、烹飪、手做等課以及身心工作坊,讓有證照或興趣的媽媽擔任老師,打造一個媽媽互相學習的友善空間。但這種課程在一般工作坊,不可能帶著小孩一起去上課,因此小村子歡迎媽媽帶著小孩一起上課,將小孩托給來幫忙的值日媽媽照顧,給自己好好學習的機會和喘息的空間。

王寶珍為一個孩子的媽媽,小孩出生後從上班族轉變為全職媽媽,因為看到小村子開的瑜伽課,進而加入會員認識這個大家庭。王寶珍描述剛成為新手媽媽時的焦慮,從上班工作突然變成整天都待在家裡照顧孩子,頓時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對育兒沒信心也擔心自己會與社會脫節。

然而,加入小村子一年多來,王寶珍帶著女兒參加各種活動,從下田野的食農教育-千甲農場小農夫體驗,到媽媽烹飪課和心靈分享課程。「因為小村子的關係,讓我變得更有信心。小村子讓小孩有機會認識其他同年齡層的朋友,自己也認識許多媽媽朋友,生活變得更有趣。」


王寶珍和兩歲的女兒是小村子的常客。攝影/張展嫣

小村子預計在今年成立網站,除了將原有社群媒體的資源功能擴大,期望匯集更多社會資源,讓媽媽之間更加緊密。高雅雪表示,最終的使命是希望每個女人不管在哪個階段,對於職場、家庭、小孩,都能夠有自由意志的選擇,而不會因為有媽媽這個角色有太多牽絆。希望媽媽們知道,小村子的支持會一直存在,即使選擇職場,也有很堅強的後援;選擇全職媽媽,也能在這裡有所發揮。藉由互助與分享,獲得幸福感。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 傳遞善意,深表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