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應遠距辦公嗎?給員工與管理者的經典心法

文/林冠廷 (OCF Lab)

雖然臺灣武漢肺炎的確診人數相較世界各國較低,也尚未爆發大規模的本土感染,但在疫苗出現之前,依舊存有大量的未知數。除了政府超前部署,不少企業也宣布啟動遠距辦公,鼓勵員工在家上班,降低外出的風險。然而,不少臺灣公司在此之前並沒有遠距工作的經驗,雖有特地研議與頒布相關配套措施,但陌生的工作模式依然讓管理者與員工徬徨。


片來源:Photo by Allie on Unsplash

有鑒於各國因應武漢肺炎的遠距工作者大幅增加,從 2015 年就實施純遠距辦公的Creative Commons 組織(下文簡稱為 CC)分享了幾個長期下來累積的經驗 。 CC 是一個以推廣分享聞名的非營利組織,員工遍布歐洲、北美與南美。如果你準備要遠距工作,或是要安排組織員工在家上班,這些資訊一定可以讓你受益良多。


員工:少吃零食、選在房間以外的地方工作

 

覺得在家工作就能很慵懶? CC 建議你維持一般刷牙、更衣、吃早餐的習慣,並且設計好一個專門工作的區域,利於切換工作與居家狀態。設立界線不只可以幫助你保持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避免工作滲透到生活之中。因此,記得明確劃分兩者界線,在下班時段把電子郵件通知關掉。

在  CC,員工為了排解社交需求,會透過視訊一起吃午餐,甚至一起「散步」。在正式會議之外的時間跟同事維持一些互動,或許可以幫助你降低孤獨感。不過,在線上交流的過程中,發送訊息前請記得檢查自己的語氣,因為同樣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後,沒有肢體語言與聲調的輔助,可能會造成同事的誤會。

自己一個人工作,可以是邁向健康生活的契機,卻也可能害你的飲食習慣萬劫不復。如果要吃零食,可以用熱量較低的水果替代高熱量的洋芋片。記得隨時起身伸展、散步,去泡杯咖啡,活絡筋骨。運用瀏覽器外掛把社群網站給隱藏起來,提醒你自己,在家工作同樣可以效率滿滿。

如果你是遠距工作新手,也可以參考 FB 社團「遠距工作者在台灣」,裡面有各行各業的遠距工作者交流經驗,包括溝通工具、維持效率的方法等等,幫助你更了解遠距工作的眉角。


組織:有同理心、不要當控制狂老闆

 

作為員工的管理者,你應該建立合理而且清晰的遠距工作規範,收集員工可能會面臨到的麻煩,並列出回應。你不能幻想每個員工都是科技人才,擁有各種你捨不得花錢購買的設備,或者是能用來開電話會議的高速網路。請提供合理的訓練,規劃各種替代方案,勿將科技成本轉嫁到員工手上,而是運用你手上的資源解決這些問題。

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CC 建議你,不要害怕會「溝通過度」,可以安排定期的非正式會議,讓主管與員工共同參與,凝聚團隊向心力,並且隨時保持聯繫。可是,這也不代表你可以當一個鑽牛角尖、每個細節都要插手的慣老闆,請相信員工有能力把工作準時、妥當地完成。

目前是充滿挑戰的時刻,請同理員工的困難處境,與其共體時艱。記得隨時更新大家的通訊資料,以便緊急時刻使用。重新評估各個工作的優先程度與時限,不要壓榨員工,並提供足夠健康資源,例如心理諮商服務,並隨時確認員工的身心靈狀態。作為企業或組織的領導者,你應該展現對於員工的同理心、耐心與靈活性。


給所有人:請彼此關心,並協助沒有辦法遠距工作的居民

 

疫情當頭,若你可以保有工作,並且思考遠距工作的可能性,你的境遇可能已經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對於放無薪假、遭到裁員的各行各業成員,他們的工作無以為繼,卻還是要繼續支付房租、水電、保險費,並面臨著染病後龐大醫療開銷的隱憂。面對這些人,請考慮向你所在地的議員、政府官員提出建議,要求政府透過社會福利政策,協助失業者的窘境。

於此同時,也有一群工廠員工、超市店員、外送員、運輸業工作者,他們往往薪水不高,卻必須冒著染病的風險維持社會運轉,而且不能回家上班。如果你關注他們的勞動困境,想幫助這群人,英國《衛報》建議,以外送員為例,你可以多給一些小費、幫助維持社交距離、不要對送錯單或延遲斤斤計較。請要求他們的公司付出更多薪水,如果你想要抵制勞動條件不好的公司,就要讓他們知道你為何抵制。

當然,我們必須時刻掛念並感謝冒著最大風險的檢疫人員以及醫護人員。這也是我們反思醫護處境的最佳時機。在臺灣,醫護過度加班、無法休息的狀況從來沒有根治,疫情期間這些人更是繃緊神經,在巨大的風險與低落的勞動條件中試圖生存。在遠距工作的同時,或許你可以想想,有什麼方法能讓這些人過得更好?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OCF Lab】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點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