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感覺,城市的設計總是不利女性嗎?

建築 2020-04-05

唯有在用科技改造城市的同時,也考量到社會中普遍的不平等,女性才能從「智慧城市」的發展中真正獲益。

整理撰文|陳廷彥;編輯|耿璐

(Photo by Max Pixel)

當代的許多城市,在一開始設計之初,就是由男性官員與建築師、根據男性經驗,為男性量身打造。都市人類學者 Katrina Johnston-Zimmerman 就說:「直到最近一兩個世代,女性才開始對於都市環境產生些微的影響。」

結果往往就是,當光鮮亮麗的城市成為男性打拚賺錢、成家立業的應許之地,女性不但時常沒有享受到同等的好處,還可能額外承擔了許多城市的陰暗面。

這並不是說女性本質上就與男性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是要指出女性在城市中的真實經驗:她們更容易在城市裡遭遇性騷擾甚至性暴力;公共場所中的偉人塑像,男性的比例遠較女性為高;此外,女性還負擔更多的家務勞動與照顧工作,但城市在打造聳立雲霄的辦公大樓之餘,卻往往忽略這些「隱形」的勞動需求。

另一個鮮明的案例是城市的交通;一般來說,得以取得駕照且在城市裡面能夠自行開車移動的,更多是男性而非女性,紐約大學運輸中心的副董事 Sarah Kaufman 更透過研究指出,女性因為照顧家庭的需求,會比男性每月多花 26 到 50 美元的通勤費,而在考量自己人身安全之下,甚至會多出約 100 美金。


SafetiPin:用科技打擊性騷擾

 

正因為這種城市空間裡的性別不平等,晚近開始出現了愈來愈多「女性主義城市」的呼聲。而科技,就成為了讓城市賦權女性的重要媒介。

舉例來說,印度德里(Delhi)一直是一個性侵頻傳、女性處境極度不安全的城市,兩個印度人 Kalpana Viswanath 和 Ashish Bashu 因此在 2013 年創立了應用程式「SafetiPin」。透過這個程式,使用者可以輸入照明、可見度、交通、人口密度等資料,藉此對各公共區域的安全度進行評分。截至目前為止,這個程式上已經有超過五萬一千個資料點。

SafetiPin 也與英國、印度兩國學者協力的「Gendering the Smart City」計畫合作,希望透過數位方式呈現都市邊陲女人的日常生活,看她們如何在城市裡避免危險與爭取自由。例如他們今年推出「#AanaJaana」數位展覽,就用 WhatsApp 的對話、相片故事、參與式地圖、SafetiPin 的安全評分等資料,從居住在印度 Madanpur Khadar 地區貧民窟的年輕女性自身的觀點出發,展示了她們的社區環境與數位生活。在這展覽的最後,這些女性還一起創作了一首嘻哈歌曲,透過音樂表達她們的處境與心聲,她們唱到:"智慧城市像是個謊言,姊妹們,持續面對昏暗的巷道,讓我們保持警覺“。


全面打造女性友善城市,不能只是保障人身安全

 

面對女性在城市的困境和需求,世界各地也不斷有保障女性安全的應用程式出現,例如主要聚焦倫敦的Safe & The City (SatC) App,就透過地理定位科技與警察局的資料結合,提供安全的導航服務與求助點資訊,希望藉此防止公共空間的性騷擾。

此外,在日本,東京警察應用程式 Digi Police,除了針對東京不同地區顯示犯罪報告、庇護站等資訊,還推出「癡漢擊退」功能,使用者如果遇到性騷擾,只要打開「癡漢擊退」,手機就會用最大但略顯溫柔的聲音播出「やめてください」(請停止)。

而在東歐小國科索沃,Open Data Kosovo 也發展出性騷擾回報工具「Walk Freely」,讓被侵犯的人們可以即時匿名回傳受到騷擾的資訊,並呈現出各地騷擾情況的視覺化圖表。

不過,要打造女性友善城市,要做的遠遠不僅是保障女性的人身安全:從交通、公共空間的塑像、到設計公司的性別比,處處都還有努力的空間。例如美國波士頓 Gosafr 和 加拿大多倫多DriveHER 等專屬女性的共乘服務軟體,不但可以讓女性乘客避免風險,同時也讓更多女性駕駛得以上路;而瑞典政府也開始改變則在冬天清除積雪流程,跳脫主要車用道路先處理的思維,優先以女性為主要使用者的人行道路與腳踏車道,作為優先清除積雪的選項。唯有在用科技改造城市的同時,也考量到社會中普遍的不平等,女性才能從「智慧城市」的發展中真正獲益。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OCF Lab】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點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