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x開箱】寫程式駭進農田!Open Hack Farm 社群開源專案,用科技讓農耕更聰明

運用開源軟、硬體技術,連結小農與科技人,打造更友善的農食環境。

整理撰文|林冠廷;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

(Photo credit by Open Hack Farm)

隨著產業發展,臺灣經濟命脈逐漸轉型工商服務為主的二、三級產業工作,年輕人習慣在都市尋求就業機會;而對於在鄉村打拚的臺灣農人,我們往往有著他們仍使用傳統方法耕種、不求新求變的刻板印象。

但這個現況已經默默改變。
一批年輕人帶著程式技術專業回到鄉村,重新尋找自身與土地的連結。陳幸延就是其中一位。
他成立「開放農業實驗基地」(Open Hack Farm),以自身在宜蘭務農的經驗為基礎,結合開放資料、物聯網、聊天機器人、自造等專業領域,為科技熟悉程度不一的農業工作者,建立數個技術門檻不同的大型開源專案計畫。

(Photo credit by Open Hack Farm)

開放農業實驗基地專案的濫觴,源自於 LASS 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社群在 2016 年開發的農業微氣候感測器,並逐漸合作發展為「巡田水(GitHub)」、「顧菜園(GitHub)」兩個田間感測器專案,於 2019 年度也分別進化到第三、第四版。

以可以偵測水位高度的「巡田水」為例,原先測量水位若要精確,只能土法煉鋼,將尺插在田裡,耗時又傷神。在幾年的嘗試中,開放農業實驗基地改採電子尺技術,並慢慢摸索將訊號回傳、遠端控制水閘門灌溉等功能,且在 2019 年重新設計電路與軟體,讓「巡田水」防水又省電,掌握水田即時水量變化,一個頭燈電池就能維持整個耕作期所需。

另外,人人都可上手的專案當屬「Line 農夫小幫手」。在這個聊天機器人中,使用者只要加入 Line 好友,就可以輕鬆管理自己的農場,並即時收取節氣、適種作物、天氣預報、病蟲害預警等各項基本務農資訊。此外,使用者還可以在「我的作物」功能中,替各種作物建立耕作紀錄,用圖片與文字資訊記下作物的生長過程,以便日後參考。

2019 年,開放農業實驗基地開始嘗試自動捕捉福壽螺的裝置

(Photo credit by Open Hack Farm)

名為「水田抓螺機械裝置」,利用中心管式餌料槽吸引福壽螺,再藉馬達與單向門設計,在一定時間內將其推進儲存槽。此裝置目前還在初期測試,但 2 小時已經可以捕獲 40 隻福壽螺,未來有望成為修補臺灣生態系遭外來生物侵襲傷害的功臣。

(Photo credit by Open Hack Farm)

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的開放農業實驗基地,從感測技術與農業資料庫起家,試圖建立開放、共享的科學農業知識系統。近期,團隊更著眼科技農具,希望技術可以使地球環境更加永續。

最重要的是,開放農業實驗基地秉持開源精神,在 GitHub 上,將其專案以 MIT、BSD 等自由軟體授權釋出,讓其他有興趣鑽研原始碼的科技人,都可以自己嘗試改作,以不同技術與方式,回應當代農業工作者對於效率、精準與環境共榮保育的需求,開拓臺灣農業發展進程的下一個里程碑。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OCF Lab】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點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