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老住宅也可以充滿感動:荷蘭探索

銀髮 2018-12-05

文|銀享客座專欄作家 巫瑩慧、林秀玲、林嘉慧


Photo Credit: Residence Roosenburch 粉絲團

荷蘭 70 年來一直在思索不同類型長者住宅,在該國的法律,機構內每個房間只能一人或一對夫妻使用,不能讓不認識的 2 人或 3 人共住。9 月初隨著「銀享全球」到荷蘭參訪,我們來探索不一樣的照顧類型。


不同世代的混齡居住:Humanitas Deventer

 

一間 55 歲的銀髮機構,在 2013 年起推動世代間友善混齡居住,也就是「青銀共居」的新模式!這樣的發展,促進了機構內長輩另一種社會互動,同時也為緩解年輕學子租屋壓力,找到一個有意義的可行性方案。

在這棟 60 多年的建築內,有寬敞舒適的大廳和輕鬆的閱讀空間,住戶總共 150 名,大多數為身心功能衰弱或失能的長者。另外有 6 位大學生,免費入住,他們每個月奉獻 30 小時當友善鄰居。年輕人每天協助長者午、晚餐的用餐擺盤或者是每週固定一天爲住民送餐。其他時間則是聊天閒話家常、生活上的協助,甚至於一起到外面用餐,住民也會反應每個學生的服務態度。

長輩也會分享經驗和關懷這些年輕人,還有說說笑話;同時,也能透過這些大學生在學校的見聞掌握社會的脈動。


(住宅內的大廳設有閱讀空間。來源:巫瑩


高齡也可以快樂過生活:Residence Roosenburch

 

這是由 Dr. Hans Becker 在 2017 年 6 月設立的終身公寓,共有 40 個單元:包含 18 間單人房與 22 間雙人房。還有一個區域是懷舊博物館,專門收藏古早年代,跟食衣住行娛樂有關的物品,分門別類擺放在不同的房間。另外在室內的走道空間,也陳列了百年室內輪椅或農具等。


(懷舊博物館中的一區,收藏復古收音機。來源:巫瑩慧)

因為 Becker 的父親認為被機構照顧是悲慘的,所以他決定要改變這個負面思想。他主張機構不應該是醫療或財務導向,因為要真誠面對長者會逐漸退化,所以在居住環境中要思考的是「快樂」,而不是治癒。

如果要翻轉核心模式,就不能再強調醫療,因為藥物多少會有副作用。人性化的環境應該有許多彈性,這樣才會快樂,如喝酒,即使喝醉也無妨。

寵物在醫療角度是有細菌,卻忽略了它是很好的陪伴。食物在錢財角度,只要省錢、有營養就好。但是餐廳環境、酒吧、食材搭配等元素,都可以增進生活的快樂。所以社會企業家比較適合來經營這樣的空間,因為有創意、同理心和不以成本為重要導向。


環境的建構和設計

 

Humanitas 晚上 8 點之後,使用指紋鑑定進出,家屬、住民、工作人員都會預先建置檔案。這個機構有開放部分公共空間給企業家或社區的人使用,例如:花園裡有個貨櫃讓一位年輕學生創業,以科技成功種植萵苣,再提供一些給機構長者食用。或者讓社區的合唱團進來練唱,與社區有更多的連結。還有,將一個房間出租給精障協會當辦公室,讓一名精障者入住,另外兩名在 Humanitas 工作。

一樓有特別區塊給 17 位中重度失智症居住,環境上的考量包含:

  1. 用光線強弱,去控制環境,區分白天和黑夜。

  2. 加強扶手或減少地板設計的視覺誤差。

  3. 在室內設計用懷舊或是自然情境安撫情緒,減少遊走和躁動。不過有時會因認知障礙,將環境誤認成公園,造成隨地便溺。

18 位的輕度患者和其他住民居住在二樓以上,必要時,夜間會啟動門上的鎖,管控安全。

Humanitas 的公共空間溫馨與活潑,裝修設計上選擇注重材料的品質和系統性的色彩,擺脫機構式的冷酷與呆板,角落空間由工作人員用心營造生活情境。


(公寓一角設置沙發並擺滿與生活有關的照片,營造生活情境。來源:巫瑩慧)

Roosenburch 是由 40 年的老房子改造而成,以擺脫從前老人之家是「悲哀島嶼」的刻板印象,提供年長者和失智症患者等一起居住。藉由結合不同的人住在一起,讓環境本身保有特殊的多樣化。

由於才剛設立,許多空間上的整修還在持續進行中。不過,每個房間都有很好的採光,而且任何一個轉角,保留非常舒適且不同主題的公共空間,提供住民多層次的互動。


照顧思維的探討

 

Humanitas 150 位住民中有 80% 是女性,所以特別設立了一間美容美髮室,雖然是需要自己付費,但是可以讓長者滿足愛美的天性,增加了生活的愉悅度。在緊鄰的空間,設有每天開放 2 小時,由志工服務的小超市,提供生活用品,增加住民的互動和便利性。另外,有 10 個房間是提供給有短期住宿需求,生活功能比較好的人,這樣可以提昇整體氛圍的活力。


(緊鄰住宅設有小超市,供住戶享受採購樂趣。來源:巫瑩慧)

比較特別的是,住進來的大學生,主修不能是和高齡照顧有關的科系,因為這裡不是研究或實習的場域,而是生活!所以機構只是提供相關資料給他們參考,而且還分布在不同樓層,讓他們可以和長者進行實際的居家生活。

他們也借助大量的志工,約 200 名,協助住戶生活的安排和活動,例如和長者一起騎雙人腳踏車外出逛逛或是到鎮上買東西。

機構經理人也提到,不同障別且已經年老體弱的長者,風險本來就是生活的ㄧ部份。例如:跌倒或非人為的意外,不能當做照顧上的危機。因為如果只強調風險控管,容易演變成家屬和機構的對立,也會讓住民失去生活上的彈性和自由。

雖然,青銀共居有它很好的立意,不過以每月每位學生 30 小時的生活支援服務,需要進一步去評估成效。

Roosenburch 住宅的 Dr. Becker 提到了兩個不容易做到的理念:

1. 對住民永遠說是:他的作法是先答應住民的請求,然後再去了解提出的真正原因,接著想辦法去協助完成或者在彼此共識下做適當的調整。

2. 自己作決定,做自己的主人:機構並不是提供所有照顧的地方,希望住民儘量自發性的料理生活,而且個人負擔相對風險。


歡樂和支持就是高齡住宅的核心

 

從荷蘭的 Reigershoeve 失智農場團體家屋、Humanities 青銀共居、Roosenburch 終身公寓,或者美國 Judson Manor 和德國 Geku-Haus 的青銀共居,甚至於英國 50 歲單身熟女自組社區共同管理等。我們看到各國許多順應不同需求的創新服務,接二連三的呈現。

Humanitas 的負責人說,當初有新的構想,去徵詢別人的建議時,大家都只會想到風險。可是好好起而行,讓更多的人認同和支持,社會就會滾動起來,而更加強壯。

Roosenburch 的 Dr. Becker 認為:「所有對適合的安居方式有興趣的人,可以一起討論、發聲、回饋,然後共同找出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好方法。」他也說:「充滿快樂的環境,就會有相對的營收。」這也是為什麼他過去總是能夠充滿熱忱,將馬戲團、動物園、歡樂派對像變魔術般,陸續帶入機構,讓住民永遠充滿驚喜和感動。他期待新設立的 Roosenburch,繼續發揮這樣的能量。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銀享全球】
~ 傳遞善意,深表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