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遇見東南亞植物 跟著胖胖樹逛東協市場

食農 2021-05-09

公視記者 陳應欽 劉啟稜

走進台北植物園,綠意盎然,樹木高聳,彷彿野地裡的森林。日治時期,這裡是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苗圃,1921年植物園成立,開始蒐集各地植物。現在已經蒐集了多達2000多種植物,其中有許多是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熱帶植物,像香料常見的薑科植物,或棕櫚科的扇椰子,都是來自東南亞的代表性植物。


在台灣大家對東南亞國家植物的認識,可能多是棕櫚樹或阿勃勒。

街道上,成串金黃花朵隨風飄逸的阿勃勒,是來自印度的熱帶樹種,不僅是許多台灣城市流行種植的行道樹,也是泰國國花。印象中,大家對東南亞國家植物的認識,可能就是棕櫚樹或阿勃勒,其實東南亞還有許多植物,是台灣不容易見到的。

近年來,隨著東南亞新住民和外來移工增加,東南亞地區的植物,也跟著流行起來,台中火車站附近的東協廣場,每到假日,廣場周圍擠滿了來台打拼的移工或新住民,家住台中的東南亞植物專家王瑞閔,帶著我們認識東協廣場的蔬果攤位。


家住台中的東南亞植物專家王瑞閔,帶著我們認識東協廣場的蔬果攤位。

這裡是王瑞閔尋寶的地方,為了認識東南亞的植物與蔬果,他幾乎每個星期,跑遍全台各地有賣東南亞蔬果的地方,像是桃園火車站、台南火站附近店家。而芋槐這種植物,開啟了王瑞閔的東南亞植物研究之路。

隨著東南亞新住民人口的不斷增加,有些東南亞蔬果,開始在台灣定居,甚至有人專門種植東南亞蔬果,來供給這個特殊的市場需求。這天早晨,天微微的亮,來到桃園八德附近的菜園,彭康寧帶我們走進規模不大小菜園,一邊採收著香蘭的葉子。起初,他利用家裡附近的菜園角落,種植東南亞蔬菜、香料,只是為了興趣,贈送親友品嚐,種植之後,種出了心得。


彭康寧起初在家附近的菜園角落,種植東南亞蔬菜、香料,是因為興趣,後來種出了心得。

鄉愁,讓東南亞植物,在台灣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萌芽成長,不論是菜園的一角或是市場蔬果攤,還是餐桌上的料理,都串起與東南亞的連結。


不論是菜園的一角或是市場蔬果攤,還是餐桌上的料理,都串起與東南亞的連結。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在台灣遇見東南亞植物】
3/22(一) 22:00首播
3/27(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查看原始文章>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CC BY-NC-ND 4.0)
❤️~ 讓愛遠播    點亮他人 ~❤️



【惜食自介懶人包:惜食行善網是什麼? 可以做什麼?】

''你今天做善事了嗎?''
行善讓您改變一個弱勢者的人生,
也讓您能得到心中的富足與圓滿。

【惜食行善網】讓您可以隨時隨地的做善事